企业节税要注意,5大误区别入坑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08-09 15:37
阅读:939次

当很多企业一头扎进节税筹划的浪潮,沾沾自喜于眼前的少税带来的短暂受益时,有很多企业也在饱受不当节税带来的麻烦,节税筹划,首先要把握一些原则性问题,否则可能会偏离方向,甚至违法。
从节税筹划的专业基础而言,节税筹划需要掌握扎实的税法专业知识;从节税筹划的实施过程来看,需要和多部门沟通协调。因此,可以认为成功的节税筹划都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体。
节税筹划的基础是税法“技术”,节税筹划落地则是一门实操的“艺术”。
节税筹划应具有合法性,这是讨论节税筹划的前提和基础。
合法性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形式合法性,相关交易的安排以及纳税申报、减免、优惠符合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是实质合法性,经济交易的性质以及纳税符合实质课税标准、与税收立法目的相符合。
典型的违法筹划有:
1名为筹划,实为财务造假
财务和税务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本质上分属不同的体系,利用“两套账”“做假账”等财务核算进行的“节税筹划”,是违反会计法和税法规定的。
2合同筹划
交易既定的情况下,交易双方“合作”从交易合同上进行“筹划”,玩文字游戏,实际上漏洞百出,很容易被税务机关识破。
3不入账户,实为逃税
私设或乱用账户,转移经营收益,或者直接以借款等名义转移到离岸账户。
4不入账户,实为逃税
“发票”市场的“繁荣”,既有以票控税的制度性原因,也有实际监管难度大的现实困境。需要提示的是,发票“筹划”风险日益增加,特别是涉及增值税专用发票,会涉嫌刑事责任。
5骗取税收优惠资格
部分企业通过提交虚假材料、利用权力寻租、或利用税收优惠备案制改革的便利等骗取税收优惠资格,需要提示的是,现行税收优惠管理已经从前端走向中后端,税务核查将会越来越多,税收优惠申请,纳税人对报送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承担责任。
节税,当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能为企业减少税负,但是一旦操作不当,很有可能演变为偷税、漏税,不止使得企业陷入诚信危机,更使企业陷入被动局面,得不偿失。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zbgedu.com
免费领取 2025年证书课程学习资料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证书课程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Pan

CFA持证人,中国资深房地产投资研究专家 担任帝国理工华东校友会理事、校友说最佳演讲者,近10年金融行业从业经历,执教四年,授课层层递进、通俗易懂,善于将知识点融会贯通,结合自身从业经验讲解,能系统性地梳理知识框架、突出知识重点,能很好的解释复杂的知识点,让学员听得明白,从而快速掌握,让他们学习变得轻松,更愿意深入学习。还会为学员提出职业规划建议,是学生们眼中的指路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