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票房破23亿,学医导演改命的背后: 永远去做你余生中重要的那件事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08-06 11:02
阅读:2914次

10年前,虚岁30的饺子在一篇自述里自嘲:
“*医科大学毕业转行来搞动画,正经的工作辞职不干,一个人饿着肚子做短片,这人是不是有病啊?啊呀呀呀呀呀呀呀——所以我常说群众眼睛是雪亮的嘛,一下就被看穿了,我真的有病耶!”
这种疯子人生,不成功便成仁。
10年后的今天,虚岁40的他导演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被盛赞为国漫之光
——89分钟票房过亿,创下动画电影首日*高票房记录、动画电影*快破亿纪录;豆瓣评分8.7,是近十余年国产动画电影的*高分;票房破10亿,打破《大圣归来》的记录,截止目前票房破23亿!
这是一位动画天才销声匿迹10年后上演的逆天改命。
事实上,如今绝大多数观众依然不知道这位天才 ,他的微博粉丝仅仅五十几万(大部分是电影上映后关注的),他为《哪吒》摇旗呐喊一些微博转发量可怜到只有个位数,2014年他想给自己微博加V认证时发现自己粉丝不到100,靠朋友吆喝才凑够。
我们都说哪吒是逆天改命,殊不知它背后的导演饺子是在现实生活中逆天改命活生生的例子!
人生*大的痛苦是放弃了不该放弃的
大三转行,放弃医学,自学动画
每个人都有过梦想,只不过多数人都在长大的过程中弄丢了,饺子也不例外。饺子原名杨宇,生于1980,四川泸州人。
幼儿园时,阿姨问:你有什么理想?
饺子回答:我要当总统。
阿姨说:你给总统擦屁股的资格都没有。
小学时,老师问:你有什么理想?
饺子回答:我要当科学家!
那时候他对华罗庚、袁隆平崇拜得不行。
初中时,同学问:你有什么理想?
饺子回答:我要当漫画家!
那时候他刚刚成为《圣斗士》和《七龙珠》忠实的信徒。
高中时,高考志愿书问:你有什么理想?
饺子回答:我要吃饭!
这是他*认真的一次回答,也是*没有理想的一次回答。
高考后,他进入了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
饺子说:我父母都在医院工作,对医生这行*熟悉,当医生至少是温饱不愁。*大学的医生,那工作一定不愁了!
所以这个人生故事的开头,一点都不天才,一点都不励志,在放弃梦想的那一刻,大家的样子都是一样的俗!
不过别着急,天才有有两种,一种是生来即天才,一种靠自己改命。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调查,说一个人的一生,一般会有七次机会,改变人生走向。但上天发放每一次机会时,都会设置一些门槛,只让有胆量的人去跨越。
高考是一次机会,饺子没能跨越。不过接下来,他逆风翻盘了。
进入大学后,手握“医生”这份就业保险单,并没有让饺子感觉到预期的*感,反而经常隐隐感到憋闷:
“有东西在跳,有火在烧,彷佛一头猪在地震来临前想要拱圈”。
这种感觉持续了三年,胸中的无名火越烧越旺,但他找不到釜底之薪。转机出现在2002年,大三的下学期,药学院的另一个同学黄雷,拱开猪圈了——转行去做软件了。
饺子被刺激到了,胸中的那股无名火瞬间爆发,他想明白了一切:
原来我那股创作的激情一直没熄灭过。
从小到大,饺子酷爱绘画,算得上他认识的同龄人中画画*,课本上布满涂鸦,大家也称赞他画的好,然而家境普通,他又是个危机感很强的人,长大后知道社会上靠画画赚钱的人凤毛麟角,他强行压灭了兴趣爱好的火焰,准备好好做一头圈养猪,了此一生。
但这火焰其实从未被压灭过,三年来它一只在燃烧。
很多人经常说:我已经学了这个两年了,放弃了是不是太可惜?我已经做这行三年了,转行是不是太浪费?我在这坚持了5年了,难道不应该再继续坚持么?
人生*大的痛苦,莫过于坚持了不该坚持的,放弃了不该放弃的。
终于,饺子也拱开猪圈了——那个“坚持了三年的”东西,他放弃了,那个“不该放弃的”东西,他找回来了。
从此,饺子放弃医学,自学MAYA(三维动画软件),入行CG(计算机动画)。
那是2002年,MAYA相关教材和师资力量都很匮乏,初级教材少,高级教材更是凤毛麟角。饺子说,大部分知识都是要靠自己在实践中总结。
因此,学习MAYA六个月,差不过把MAYA的几大模块囫囵吞枣式摸一遍之后,他趁着大四寒假做了一个短片,以便把零零星星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做个归整,同时也是为了方便找工作。
虽然很难,但也算顺利,毕业后他在成都一家三维动画广告公司找到了工作,而且因为公司很小,所以他有机会负责起从创意设计到后期制作的全部流程,实现了个人技能从纯粹兴趣到商业创作的转变,学会了以观众的视觉来审视作品,同时在工作期间有机会*完善自己的动画技术和艺术。
辞职闭关三年八个月,靠母亲退休金度日
凭一己之力做出一部片,获奖30多项
改变人生走向的选择,*初在外人看来也并非多么明智,直到加上时间的杠杆,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蝴蝶效应后,你才会意识到,当初那个选择,也是有门槛的,只给有胆量的人去跨越。
成功转行,拿到工作,顺风顺水,拱圈成功,这应该是饺子想要的。
可仅仅过了一年多,饺子就做了人生中第二个关键选择:
辞职闭关,做个人作品。
这是一个外人看起来很傻,但对这样的人来说却是极具野心的选择。
这样的选择,源于饺子一直以来的一个认知:
作品决定论。
饺子认为:
CG行业的一大特色是,我们都是毫无遮掩的裸奔者。
这是一种形容,形容我们这一行每个人的技术实力是袒露在外,毫无遮掩地让观众品头论足,我们的作品,就是我们的脸面,是牛人还是菜鸟都写在额头上。对于脚踏实地、有真才实料的人来说是良机、幸事,对于想滥竽充数、混吃混喝的人就是噩梦、浩劫。
干CG这一行靠两样,实力和关系。我是平头小老百姓,关系是没有的。我的选择就是没得选择,只有拼实力。
实力如何证明?
作品。
广告公司的工作,受客户要求、项目时间、人力成本等条件限制,继续下去对自我提升不会太大,因为要做出真正让自己满意的作品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
心一横,饺子辞职了。而他辞职后,更大的挑战在等着他。
父亲在他刚工作时就去世了,母亲已经退休,退休工资只有1000元/月,父母积蓄不多,饺子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但他才工作一年多,其实也没什么积蓄。
说到这里,不得不多聊一下饺子的父母。
为什么饺子版《哪吒》里,哪吒爸妈一改原著里形象,成为吒儿*坚定的守护者?
因为饺子的爸妈对饺子正是如此,一个人的作品就是他的精神*的投射。
*初弃医转行,旁人冷嘲热讽,爸妈用爱支持,花了大钱给饺子买了高配置的电脑。
父亲去世了,饺子要辞职,母亲继续用爱支持,跟他住在一起,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母亲每个月1000元的退休金,用来支撑日常生活。
饺子回忆说:消费方面,我们能省就省,“衣”服基本没有买过新的;“食”物上多亏有母亲打理,她经常去超市找特价,而且我们以素食为主,健康又经济;“住”宿靠父母的积蓄在成都买的二手房里;旅“行”那是富人们干的事儿,对我来说是天方夜谭...
充满偏见的*里,哪吒有父母的爱做靠山,饺子就是那哪吒,他说: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是*上*好的父母,没有他们的开明豁达,我不可能轻易转行,没有父母的无私支持,我不可能不放下梦想,为五斗米折腰,没有母亲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料,我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短片制作中。
整整三年多,饺子没有离开过家超过40公里,绝大部分日子就像生活在空间站一样,客厅、卧室、厕所三点一线,偶尔出去散散步锻炼下身体。
90%的人做不到在他那样的条件下辞职修炼,即便能做到的10%里,其中的90%也不可能像饺子一样,日复一日的自律到变态。
那三年多,饺子家网线都没牵,需要上网的时候就去朋友家。一方面,这样可以减少娱乐时间,减少社会浮躁气息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电脑在制作动画时要求的稳定性。
人,不疯狂不成魔。
2008年,《打,打个大西瓜》横空出世。
这部几乎零成本、仅靠饺子一人之力、一台电脑、耗时三年八个月打造出的16分钟短片,一经推出就口碑爆棚,震惊整个动画界,在接下来的几年了,拿奖拿到手软,国内外斩获30多个大奖,其中包括含金量极高的第26届德国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高奖项“评委会特别奖”,颁奖词称:
这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影片,它拥有*的视觉风格,其利用现代流行文化与幽默元素将作者对人类生活环境、和平与战争主题表现得恰如其分。
豆瓣评分8.7。其中一个9年前的短评是:
“哇,动画给5星的同时还能标上大陆,不再是很久远发生的事情了。”
死磕五年,逆天改命
哪吒和饺子一起封神
国产动画萧条的那几年,很多*的创作者都转行了,庆幸的是,饺子始终都在。
只要不下牌桌,就还有机会。
2008年,《打西瓜》横空出世时,一个叫易巧的大学生恰好看了这个短片,他被饺子的才华惊呆了。
2014年,时间过了6年,光线传媒CEO王长田野心勃勃,成立旗下动画公司“彩条屋”,要做中国的皮克斯。
而6年前那个叫易巧的大学生成了彩条屋的CEO,他要在全国寻找动画人才,饺子是他当时想到的*个名字。
2015年,易巧专程飞到成都去找饺子。
见面聊天后,两个人看对眼了。
易巧认定:“这是个天才”。
饺子欣喜:“终于不再是骗子”。
因此,当易巧问“能不能把手上的外包都停掉,把钱退回去,我们一起花三五年干一票大的?”时,饺子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因为他的创作欲望已经被压制了整整6年。
不过,接下来的合作并没有那么美好。
两人*次见面半年后,一个巨丑的PPT发到易巧的邮箱,饺子要做哪吒,把剧本大纲给了易巧。
饺子憋着一口气,要打造属于自己的作品。易巧又何尝不是,他要证明自己,对投资人的钱负责,所以他铁了心要一切从严。
易巧又飞了到成都,把他认为的剧本问题一一给饺子指出,两个人从主题结构聊到人物性格,两个人都希望拿出足够好的作品,开始磨剧本。
这个剧本,一磨就是整整两年。
我们如今在电影院里看到的故事,是第66稿。
故事被不断重构,第66稿和*稿改动超过了50%,*终的哪吒,就是饺子。制片人刘文章,也是可可豆动画的合伙人,与饺子相识15年,他说:“哪吒”,完全就是他个人化的作品,他是学医的,改行需要不认命,打破国人对国产动画电影的成见也需要不认命,正好“哪吒”的形象具备这样的创新条件,所以就不谋而合了。
稿子打磨了两年之后,制作又花了三年。
三年里,每*都不容易,难题不断出现,饺子每天都怀疑《哪吒》能不能顺利出生。
01 *问题
因为制作难度高,预算有限,这就导致*的团队不愿意接,愿意接的没有一家*公司能承包所有的制作。
*终不得已,饺子把所有*工作分拆给20多家小团队,不同公司工作流程不同,使用的软件不同,随后带来了很多麻烦。
02 人才问题
对彩条屋来说,《哪吒》是一场必须打赢的仗,饺子各方面的标准都极高,但从业人员素质跟不上,对艺术理解也不到位。饺子每天都在“救火”,甚至无法达标的镜头,他还要亲自上,“在国外,导演还要调*,这是难以想象的。”
03 管理问题
饺子在做《哪吒》的过程中,常常怀念一个人做《打西瓜》的日子,那是一个人的自由创作,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做《哪吒》,饺子需要管理、沟通1600人。
04 资金问题
饺子是个完美主义者,他一直想做到更好、更好、更好,但这都是靠钱堆起来的。饺子为了一些*效果,曾四次向彩条屋申请追加预算,在EXCEL表格里,他每一栏都注明镜头想要做到什么效果,需要多少钱。而易巧看着表格,总是会一项一项的扣。这就是创作和投资的关系。
05 时间问题
因为制作难度和各种不可控问题的频繁出现,《哪吒》的制作进度一直被厌恶,本计划今年7月上映,但在年初制片人刘文章给易巧打电话说“巧哥,可能片子做不完了…”,易巧一听就急了,赶紧飞到成都,还请了一个前辈过来把脉,结果前辈给出的答案令人崩溃“绝无可能在8月之前上映。”于是,在易巧的带领下,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开始疯狂补救。
*终《哪吒》能如期保质上映,靠的是一群人不计成本的热爱。
整个团队到后期,996都是*,基本全是007,春节也只有三天假期。饺子称,电影中哪吒黑眼圈形象,大部分灵感其实来自团队的集体熬夜。
这个部分的*后,还是想说:不疯狂不成魔。
因为今天《哪吒》的超预期呈现,其实要多感谢饺子不怕和团队撕破脸的死磕。
这几年里,饺子和后期制作团队发生过很多矛盾,他们不理解为什么饺子扣*扣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我们觉得这些笑已经非常生动了,为什么还要我们改嘴角,这个嘴角改一下又要两周,眉毛改一下又要两周,太浪费时间了。”
很多这样的投诉传到易巧那里。
灯光总监刘欣说:每一件小的一个细节,导演的要求的都是非常高的。
CFX*组长田宇:我们这个片子里面其实有很多打斗的镜头,有那种可能一秒都不到的,但是在这一秒钟都不到的镜头里面,可能会挑出那么两三帧出来,导演说,这不好看,你要调一下。
绑定总监张俊:导演在折磨我们。制造过程中,可能稍微一点点他不满意,他就会来修改,太过于追求完美。
EFX*组长邓春喜:他是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物吧。
动画组长魏飞:他比较龟毛吧。
饺子牛就牛在,他不在乎你的感受,不行就得改,哪怕不到半秒,哪怕只是一帧。
甚至饺子的严格让很多接了《哪吒》外包工作的公司离职率陡增。*惨的是给申公豹做变豹子头*的一个*师,还因为这个事儿上热搜了。
其实这又回到他多年前的那个认知:作品决定论。
饺子接受采访时说:
其实我还想跟他们继续磨下去的,但再磨半年多呢,我们公司就死掉了。如果欺骗了观众,观众是很容易看出来的,而且没做到心目中的那个样子,我觉得真的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我能做到今天,做出一部自己的作品,我觉得都是以前我刚转行的时候没有想到过的一个结果,要扭转命运真的是非常难的,关键是一定要够努力,如果我一开始我就放弃了,就没后来这些事了,用真心换真心,当你真正是全部精力投入进去,认真做了一个作品之后,观众一定会给你好的回报。
做哪吒的这五年,饺子说*怕生病,“生病之后如果我要住院了,那些反馈一堆积过来,没办法看了,这就真的抓瞎了。”
然而,这一切又都是值得的。
从《哪吒》点映到上映到如今,截止本文写作的7月31号:
《哪吒》票房已经突破10亿,
打破《大胜归来》的9.56亿记录,
成为中国影史第66部超10亿点映,
成为首部票房破10亿的国产动画电影。
饺子和《哪吒》一起封神,这一切源于热爱,源于2002年那头猪拱破猪圈。
永远去做你余生中*重要的那件事
不全心投入,即对不起自己的生命
永远去做你余生中*重要的那件事。
说起来漂亮,做起来困难,一时做容易,永远做困难,因此它还是一直有门槛,给那些有胆量的人跨越。
不过,不要以为那些跨越门槛的人都是天生有胆量。
10年前,饺子历时3年8个月做出《打西瓜》后名震四方,有个编辑约稿,让他写写其中经历。
结果饺子花了大篇幅讲了弃医从影前的思考。
饺子说:万事开头难。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为什么花了80%的篇幅讲战前的酝酿和准备,因为战争往往在打响的*初那一刻起,成败就已经分晓了,在战争的进程中双方都没有退后的余地,只有被时间推攘着向那个注定的结局前进。
这句话同时也说明了人生战略的重要性,给出了为什么要永远去做你余生中*重要的那件事,因为你的每个选择,都没有退后的余地,都导向*后的结局。
什么是余生中*重要的事?
22岁时:饺子知道,余生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大于一份稳定工作的保险单,大于做一只圈养的猪了此一生,于是他弃医转行做动画。
24岁时:饺子知道,余生去做出自己的作品,大于在一家不喜欢的公司做不喜欢的广告,只为活口,于是他辞职,破釜沉舟,闭关三年八个月,倾注全部,打造自己的作品。物质上极度贫乏,但精神上无比富足。
28岁时:饺子知道,余生若还有梦便还值得,即使行业大势不好,也不曾想过离开,即使有机会靠自己名气去讲故事套投资赚大钱,他依然选择坚守在饺克力工作室。曾耐得住寂寞,扛过三年八个月,又怎会怕挨不过国产动画的冬天,春天会来。这是耐得住寂寞吗?是,这也是*不显山露水的野心。
35岁时:饺子知道,余生还有机会做出自己想要的作品,就不该有任何妥协。因为《大圣归来》给自己开路,因为彩条屋里有跟他一样的人,春天来了。于是他拼命抓住机会,按*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要求所有人,钱不够继续拉下脸申请,*有一帧不满意也要调,一句配音不行就配50遍,逼疯了所有工作人员又如何?
40岁来了,《哪吒》火了,饺子呢?
没变!
从22岁到40岁,18年过去,从药学院的学生到首部票房破10亿的国产动画电影导演,他还是留着平头,穿着拖鞋,发着几乎无人问津的微博推国漫,骑着共享单车去饺克力工作室,心里装的是下一个作品,下一部国产动画。
因为,他要去做余生*重要的事。
“每一部作品都要磨好多年,一辈子也出不了几部作品,如果不能全心投入,不光对不起观众,也是对不起自己的生命。”
这是饺子导演的故事。我们呢?余生重要的事是什么?敢跨越门槛去追逐么?如果那件事你迟早要去做,那么就尽快去做吧。
小博了解到很多财会类的同学,在毕业后不想只是做一个“账房先生”,想去做价值创造者,而管理会计在企业正是这样一个“企业军师”的存在,近几年,*大力推广管理会计的发展,管理类人才越来越稀缺 ,CMA证书所涵盖的只是体系正是管理会计所需要的,所以,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校期间学习并通过管理会计的考试,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CMA对同学们不论是将来求职就业还是为以后的转型都是起到很大的作用。
人生逻辑大于商业逻辑,人生算法大于商业算法,如果永远去做余生中*重要的那件事,你至少没有遗憾,因为人生*大的遗憾,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
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zbgedu.com
2022年CMA最新资料包领取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M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Enic

雅思8分,口语7.5,写作7,本科武汉大学英语专业,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 资深雅思综合教师,通晓听说读写各科,从应试技巧和英语能力积累方面同时提高。在教学中完全立体式呈现全方位的英语知识,如从某一个单词或句子便可延伸至其纠音,听力和阅读中的常见替换或考点连读,写作中的词伙表达和常见句型错误,口语中的扩展表达等。使得学生彻底摆脱枯燥的单方面学习,在基础班和提高班中效率均事半功倍。 曾带出雅思阅读满分学生,多名8分9分阅读学生,口语和写作帮助多位同学跨越瓶颈分数线,实现高分段1-1.5分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