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资产负债表的正确方法,先看结构再看数字!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06-21 11:21
阅读:2650次

我们可以看看资产负债表。
报表中每个数字大家都认识,可是组合成为报表之后,好像就看不懂了。
上次有朋友问怎么解释借贷,他说借贷是一种符号。我觉得就算是符号,它也有符号的意义和灵魂。
其实看借贷,就可以直接看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我认为是非常伟大的发明,不亚于一次工业革命。
与*万物一样,资产负债表讲究阴阳平衡,有阴有阳,有来有去,*后达到一种平衡,是一种和的状态,无论如何变动,都不能打破这个规律,而财务出现造假,一定是打破了这个规律,然后通过外力让这个天平回归好像平衡的表象。
我们的财务报表总共由四张报表组成,首先知道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这叫资产负债表。所以我们看资产负债表的两边,左边表示借,右边表示贷,所有的资源都叫资产,所有的来源都叫负债和权益。
拥有什么样的资产,这就是报表结构。你的报表的结构跟别人不一样,其实你得企业的效率跟别人也不一样。
而所有的来源只有两个,一个是借来的,一个是股东投资来了,所以把它们分为负债和权益。而右边的结构就是资本结构,你企业的融资的问题其实就是资本的结果。
所有看资产负债表,首先看的是结构,为什么很多人只要看一眼报表数字,就能猜出这个企业是什么行业,因为报表的结构,反映了不同的业务特征。
有了资金来源,并且形成资源,那么下一步就是要产生结果,比如市场的定价,市场份额,反映在报表中,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产生了收入,付出了多少代价,产生了成本和费用,于是就诞生了利润表。
这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六要素,资产负债权益,收入成本利润,而这六要素,就是我们的会计语言。
在资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现金,我们说一个企业可以没有利润,但是不能没有现金,没有钱,就什么都运行不了,于是我们产生了现金流量表。
而企业*终是要达到股东利益的*大化,否则如果企业没有为股东创造价值,那么谁还会愿意来创新创业,所以诞生了股东权益变动表。
而资产负债表,是这四张报表的根本。
现金流量表是货币资金的来源,利润表是未分配利润的来源,股东权益变动表整个权益的变动体现。
所以我们看资产负债表,当报表平衡,左右相等,权益就是资产减去负债产生的结果,所以我们也常常把它叫做净资产。
所以很多企业产生问题,导致造假,甚至破产,是由于资不抵债,资不抵债就是资产不够减了,负债大于资产。
那么所以,如果权益还由存量,能够满足股东的权益,其实就满足了所有利益关系人的权益。员工的工资可以正常发放,满足了贡献者的价值,所有供应商的钱可以还,银行的钱可以还,剩下的才是股东的权益,所以股东权益也是一种剩余权益。
所以,我们看资产负债表,还要重点关注的,就是股东权益。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企业发展,有两种发展方式,分别是报表的左右两边。
左边是资产,这是企业的内部增长的动力。
右边是杠杆,这是企业外部增长的动力。
如果一个传统企业想平稳的发展,通过资产的效率,转化为收入。
但是现在的经济形态,有瑞星的火箭速度的上市,也有小米迅速增长,它们为什么能增长这么快。像瑞星,资本的催生。
所以如果想快速的增长收入,就要总资产增长,因为报表是平的,那么就要融资,就需要杠杆。
小米用了一种产品叫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它有个特点,如果上市了,可以转化为普通股,上市就跑。如果不能上市,可以赎回。赎回的时候,价格是面值+公平市值。这个公平市值是什么,都没上市哪来的市值,其实就是合同里写的一个数字,我们在公告中可以可以看到,贴现率17%。
也就是说,在未上市时,优先股每年的财务成本要计提17%,这在报表中叫公允价值损失,普通股的股东利益让给优先股股东。这样就导致了报表会很难看。
但是在上市的那*,负数转正。
包括亚马逊,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经营现金流都是负数,但是它*后一年的经营性现金流为正数,可以弥补过去很多年的负数。
这样看来,好像报表中的数据并不能为我们提供正确的支持和决策。
现在经常提到的词叫业财结合。
企业里提出要业财结合,审计中更要业财结合。这就是开头我放出的那个群里提问的几个问题的答案,你连一个企业*基本的业务都不了解,你还自认为你的所有的程序都做了,你得审计报告还有可信度吗?
有时候上市公司频频暴雷,不是审计师不作为,而是很多审计师闭门造车跟不上新时代的经济发展。
以前的经济讲究产品,后来的产品讲究情怀,而现在的人更讲究情绪。
我们看报表,不仅仅是看数字,还要看本质。
财务报表,离不开业务。当财务报表不能反映一个企业的特点的时候,一定要建立业务的思维模式。
业务的思维模式:
1、了解企业是卖什么的,卖什么要看本质 ,如果你认为小米就是个卖手机的,瑞幸就是个卖咖啡的,那么请继续了解。
2、商业模式,企业是如何发展的,是传统的经销商网络,还是靠社交运营的传播。这决定着在报表中你应该着重关注什么。
3、如何盈利,是所有的客户进来都赚毛利,坑一笔是一笔,还是像小米一样靠米粉?这决定着你应该从什么角度来分析损益表。
来源:中国会计视野 Benny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zbgedu.com
免费领取 2025年证书课程学习资料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证书课程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