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级会计实务难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投资性房地产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06-04 11:42
阅读:1507次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作为基础知识,常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借款费用、债务重组、日后事项、会计差错更正、所得税等内容结合在综合题中出现。要夯实基础,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投资性房地产一般是以其范围和后续计量作为考查点。
一、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的资产类别认定
企业外购房屋建筑物所支付的价款中包括土地使用权以及建筑物的价值的,则应当对实际支付的价款按照合理的方法(如公允价值相对比例)在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和地上建筑物(固定资产)之间进行分配;如果确实无法在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按照固定资产确认和计量的原则进行处理。
二、固定资产的核算
(一)初始计量
1.外购固定资产。
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2.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包括工程用物资成本、人工成本、交纳的相关税费、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以及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
3.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
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对其进行初始计量时,还应当考虑弃置费用。企业应当将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的成本,同时确认相应的预计负债。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
4.经营租入固定资产: 承租人应当将经营租赁的租金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法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二)后续计量
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1)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原价×年折旧率
(2)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净值×2/预计使用年限
*后两年改为直线法。
(3)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2.折旧年度和会计年度不一致情况下折旧额的计算。
【例题】20×1年11月20日,甲公司购进一台需要安装的A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设备价款为95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61.5万元,款项已通过银行支付。安装A设备时,甲公司领用原材料36万元(不含增值税额),支付安装人员工资14万元。20×2年3月10日,A设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A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5%,甲公司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计算每年的折旧金额。
20×2年折旧额=1 000×2/5×9/12=300(万元)
20×3年折旧额=1 000×2/5×3/12+(1 000-400)×2/5×9/12=280(万元)
20×4年折旧额=(1 000-400)×2/5×3/12+(1 000-400-240)×2/5×9/12=168(万元)
20×5年折旧额=(1 000-400-240)×2/5×3/12+(1 000-400-240-144-50)/2×9/12=98.25(万元)
20×6年折旧额=(1 000-400-240-144-50)/2=83(万元)
20×7年折旧额=(1 000-400-240-144-50)/2×3/12=20.75(万元)
三、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的核算
四、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
(一)范围
1.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是指企业通过出让或转让方式取得的、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2.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是指企业通过出让或转让方式取得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3.已出租的建筑物,是指企业拥有产权并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房屋等建筑物。
(二)成本模式与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见表)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zbgedu.com
财苑【Gold】
财会精英的聚集地,扫一扫你就是一员
免费领取 2025年证书课程学习资料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证书课程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