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在过苦日子,这些人走向成功也是必然的!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05-28 17:38
阅读:1123次
有一个年轻人问冯叔,他听别人说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总觉得以自己现在的人生阶段和境界,学不来,因为你们这些看法往往是超越了物质的,而他还在为衣食住行奔波。」
听了这个的疑问,冯叔也在想,为什么总是有人认为「摆脱了财务压力,所以才能说得风轻云淡,把成功的理由说得跟心灵鸡汤一样」。却没有多少人愿意相信,事实是这些人正是因为想清楚了一些道理,并以此为依据做事情,在每一个环节不仅自己做好,还能得到别人的帮助,甚至得到意想不到的机会,然后才有钱的。
举个例子,1990年代,冯叔在海南碰到过一个人,那时候他们的公司成立不久,有一个老板开了个新餐馆,他们去捧场。吃饭的时候他发现餐馆里有一个人干活特别勤快,招呼客人也非常热情。
他就问餐馆的一个人,「那位是你们公司什么人?这么玩命地干活,不光玩命干活,干活时怎么还这么高兴?」对方回答说,「就是个流浪的。」
之后他就把这人叫到一边聊天,说,「他们说你是个流浪的,我看你不像。」
他说,「我呢,看到改革开放了,就想旅游。但是我没钱,那怎么办呢?我就一边走一边给人干活。每到一个地方,我都找餐馆,只要人家管我一口饭吃,晚上给我一个地方睡觉,我就好好干。不问报酬,不计较苦脏。就这样,我已经走了十几个省了。」》》毛不易都*成功了,你还不敢迈出CPA*步……
他觉得这人挺有意思,留了个联系方式。后来,他自己也办了一家非常好的餐饮店,他成功了。
《阿甘正传》|有些人的成功,有必然性
冯叔觉得他的成功带有某种必然性。为什么?他不计较,干活多少无所谓,脏、累也无所谓,对他来说,重要的是他刚好来到海南了,这里有一家新开张的餐馆,给了他活干。他就把这个活干好。要是在饭店干活的时候,他斤斤计较干完活自己得拿多少钱?*洗、刷多少个盘子、送几回菜就能管吃管住了?他肯定不可能走遍几十个省。
其实大家都知道人生就是这样,如果做事斤斤计较,一笔一笔地非要去算清楚,这样的人只会是目光短浅、不能成大事的人。有的人总是计算结果,反而是非非常多。有的人不计较眼前的利益,往往能收获更大的成功。
特别有意思,大家认为做得不错的一些人,在生命中总有一点跟人不一样。这点不一样,集中起来就是处理利害、得失的方式不太一样。因为处理得不一样,才得到了机会,得到了朋友的帮助,得到了感动,*后慢慢地有了成就。
就像冯叔以前讲的,人一生要经历无数的比较。二十多岁的时候比机会、比平台、比家庭背景、比起点,四五十岁的时候比规模,六七十岁比自在,八十岁以后比子孙。都在比。但每个阶段的参照系不一样。所以,对年轻人来说,现在*重要的是比起点、比机会。机会怎么来呢?不是争来的,很多时候,你让别人感觉跟你在一起很开心,别人就会不断给你机会。
《倚天屠龙记》|有些时候,机会不是争来的
冯叔认识一个很成功的商人,曾经是一个球场的球童。他捡球捡得很好,服务也很好,还不要小费。满场人都要小费,都是争,他就不要。由于他不要小费,就引起了一个客人的好奇。
这个客人是个大老板,就问他,「你为什么不要小费?」他说,「这点小费并不能改变我什么,我觉得无所谓。但是我服务好了,大家都开心。」老板从「这点小费并不能改变我什么」这句话里知道这个家伙野心挺大,想改变命运,并且人也聪明,老板就帮他,*后他就成功了。
另外,比如马云,当年几个大汉在路上撬井盖,别人都不管,他就敢管。他就是因为先有那样的状态,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这些故事其实都说明,在 年轻的时候,哪怕身无分文的时候,就要把这些道理搞明白,然后把事情处理好。也许年轻的时候,你这样处理的时候,不一定会说;但到 50、60 岁,经过体验、反省,并因为这样的处理不断获益的时候,你才会说,其实是因为做对了这些事所以获得成功;而不是因为成功才总结出那些道理。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zbgedu.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