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合作发展论坛发挥金融桥梁作用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19-05-21 17:03
阅读:1738次

由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主办的“2019产融合作发展论坛”于5月18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成功举行。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会长陈元出席论坛并致辞。
陈元在致辞中表示,金融业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也是*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是金融服务的主体,是发展新经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力军。只有创新,才能发展。顺应发展改革的大潮,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和模式,提升服务效率和管理效率,既是开发性金融三大任务的延续与推进,又是在新时期、新起点向更高层次目标迈进的时代要求。
作为我国提出开发性金融的理论和实践践行者,陈元在致辞中总结了25年来开发性金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我国的开发性金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开发性金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特色的开发性金融与商业金融都要求市场化运作,但开发性金融是用市场化机制服务*战略发展目标。商业金融则要求运用市场机制获取*大商业利益。
开发性金融强调为了服务*战略,要主动创造市场、建设市场、开拓蓝海。国开行的市场化发债、对城镇化建设的贡献、国际业务的开拓都是开发性金融创造市场、开拓蓝海的成果。中国特色开发性金融以服务*战略为宗旨、以*信用为依托、以市场运作为基本模式,能够弥补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不足,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了独特优势。开发性金融的成功实践,使今天的国开行已经成为中国*大的中长期投融资银行、*大的债券银行、*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和全球*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金融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开发性金融不仅属于中国,也已经进入国际合作领域,尤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发性金融要继续履行好国际使命,在共建“一带一路”中,与发展中*,用市场化机制共同探讨脱贫与改善民生问题,造福各国人民,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当前,支持*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产融结合,都为开发性金融的发展与深化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在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中,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资金方找不到好项目等信息不对称,导致实体经济循环不畅,甚至出现金融资金体内循环、脱实向虚的现象。陈元表示,要联合搭建中小金融机构合作平台和产融合作平台,从资金端、项目端同时入手,开辟经济新常态下产融合作新途径。破解中小微企业找不到资金和金融机构项目荒、找不到项目的双重难题,推动产融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中信集团原董事长、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孔丹发表致辞,他表示,开展产融合作,加强银企对接,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帮助金融机构搭建优质项目的交流合作平台,既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面对当前产融合作上面临的信息不透明、需求不对等、资源错配等“痛点”和“堵点”,他认为,要从体制和机制上着力研究,从产融两端、银企双方的需求出发,大胆摸索、相互配合、协调推进,搭建一座产融合作的融通之桥,从而达成金融促进实体、实体反哺金融的良好局面,打造产业与金融良性互动、共生共荣的生态环境。
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研究所所长高国力,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邬贺铨,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金灿荣等嘉宾,围绕金融与实体经济、数字金融变革、城市群产业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现状以及中美关系走势等热点话题发表了视角独特的主旨演讲,奉现了一场丰富的理论和思想盛宴。
论坛期间,同时举行了“中小金融机构工作委员会和产融工作委员会”的揭牌仪式。开促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郭明社介绍了两个委员会的基本情况。她表示,长期以来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双方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沟通渠道。这一现状,既抬高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又放大了金融市场风险,导致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之间出现断层。由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联合多家中小金融机构发起成立的“中小金融机构工作委员会和产融工作委员会”,旨在解决实体经济找不到资金、资金方找不到优质项目的两大现实痛点。希望借助两个平台,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探索出一条互利合作、多方共赢、协调发展的新渠道。
本次论坛以“创新推动产融合作”为主题,旨在探索创新推动产融合作的新方法,搭建产融合作的新平台,发掘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共同探索新经济形势下产融合作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路径、新模式。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金融机构和企业家代表共计300余人出席了论坛,共话产融合作大计。论坛的成功举办,将持续推动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聚焦创新合作,打造各方产融交流新平台,为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好互动出谋划策、为推动产融合作服务实体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zbgedu.com
CFA Institute does not endorse, promote, or warrant the accuracy or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or services offered by ZBG Education. CFA® and 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are registered trademarks owned by CFA Institute.
阅读推荐
免费领取 2025年生涯测评学习资料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生涯测评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Yiyi

IELTS雅思8 分,TOEFL托福113分,中英同声传译译员 澳大利亚科廷理工大学硕士,ACCA,CIMA专业讲师,雅思口语,高校专硕研究生招生英语主考官,河南省教学标兵。13年教学经验,具有极强的英语表达及文字撰写能力。曾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威学院参加ACCA国际研讨会;担任《亚洲会计评论》国际会计学研讨会会场唯一同声传译;曾赴美国丹佛参加第98届美国IMA管理会计年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