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CPA、读研、进事务所如何选?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05-06 09:38
阅读:1914次

首先,说说考证
如果你已经清晰的规划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之后要从事的是与财务有关的专业工作,资格证书是绕不过去的坎儿。如审计,投行,风控等的岗位,有一张CPA证书就相当于有了一块进入名企的敲门砖。
在会计师事务所,CPA证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事务所能让CPA证书价值大化,作为刚性需求的证书,CPA不仅代表着审计的签字权,同时也和职位晋升、薪资待遇息息相关。
很多事务所规定,升职到一定级别之后,就必须要有CPA证书才能升更高的级别,一般合伙人都是CPA持证者。除了事务所外,类似投行、咨询、券商、银行等等行业和岗位都越来越重视CPA。
不少过来人的经验都坦言:CPA证书+好专业、好学校可以进四大、国内会计师事务所;CPA证书+3、4年会计师从业经历可以跳槽去券商、投行做IPO。
再来谈谈CPA通过率,CPA作为财会行业含金量*高的证书之一,通过率也一直为人所诟病,每年上百万CPA考生中,各科平均通过率只有实际参考人数的20%左右,也就是报名人数的5%左右。而能一年过六科的,更是只有上百人。要想通过,还是要花点时间尽早规划的。
PS:应届生在考试前能取得相关证书,只要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网报系统补录本人的毕业证书编号或学历认证书编号,并由中注协、省级注协提交相关单位进行认证。符合报名条件的,报名资格给予通过。
让不少人挣扎的考研路
在传统观念中,很多人还是觉得学历要比资格证书重要的多。
的确,从行业上来看,考研的适用率要广。一些单位的招聘条件在学历上就会限定研究生以上学历,把较低学历的应聘者排除在外。比如:
银行:本科生和研究生都能进银行,但是,岗位、待遇、职位升迁差别较大,银行比较认可研究生学历
金融机构:除了销售岗之外,别的专业类职位研究生学历几乎为必须
大学任教:研究生学历或者博士学历
相对来说,会计师事务所对研究生学历没有太大要求,尤其四大已经提倡本科生和研究生同薪,所以至少在事务所领域中,研究生和本科生是处于同一衡量标准的。
当然,名校生依然会有优先录取权,若是本科院校不理想,想进入四大,光是网申就可能直接被刷下,想要突围进入四大,通过读研逆袭,以掩盖自己本科院校不佳的劣势,也不妨是种策略。
接着考证考研,说说进四大
每年一到实习或者求职季,总有一大群人嚷着:“我要进四大!我要进四大!”不仅仅是各大985/211高校学生想进“四大”,普通高校学生也盯着这个机会。
不得不说,四大对于财会生来说毋庸置疑是个非常锻炼人的地方。四大的工作是项目制的,不同的项目能够接触不同的行业和客户,了解不同行业的特点,而且有机会接触非常多的企业中层以上领导,甚至是行业。接触客户的时候,可以不断扩展视野、了解行业趋势动向,从中学习规范的企业内控,领会更多管理层面的思考。
如果你有过在四大的工作经历,可以说会成为你的下一份工作非常不错的跳板。都知道四大跳槽后可以选择的方向很多,常见的如四大内转岗、转做公司审计、财务,高大上一些的如投行、咨询,都是可以去的。当然了,具体可以去到什么行业和什么 level 的公司还是要综合来看个人的整体资质、经验,同时机遇也很重要。
在四大学到的东西,一定要比普通企业学到的更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在招聘财务分析、财务总监、财务经理,都会优先考虑有四大工作经验。
想要进入四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四大招聘上并未提及硬性的学历和证书要求,但每年四大的Offer的发放率不到5%,不少国内名校生和海外留学党都被拒之门外。
根据领英LinkedIn发布的《四大会计事务所职业发展报告》,四大的从业者普遍拥有高学历:
研究生以上学历和本科学历分别参半,若想挤进四大,本科不属于四大target school的同学可以通过读研这条路来提升自己的学历背景。除此之外,考证的重要性不明而喻,在网申上,高含金量的财会金融证书就可以给求职者增加几分背书。
在竞争仍然较为激烈的财会行业,不论你是选择考CPA、考研还是进入四大就业,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愿景谨慎选择!
2022年CPA历年真题+解析+考试大纲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ICP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Catherine

ACCA会员,澳洲新西兰皇家会计师协会ACA会员,曾任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商业&税务咨询,参与过世界头部企业税务筹划和抗辩案例,多年新西兰事务所会计&税务咨询及金融工作经验。 6年+财经培训经验,现任多所知名高校ACCA/CPA/CMA方向班特邀讲师。温柔耐心,逻辑清晰,亲和力极强,崇尚清新和技巧型风格,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掌握知识点和考试技巧,在国外国内多地的经历让授课更加立体生动,善于将中外税法串联起来,同时传授实务经验,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学生介绍实习工作;是学生眼中的成长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