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报销审批的管理成本,快速流程迭代!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03-28 16:28
阅读:1211次

01 费用报销审批的管理成本
A集团业务规模较大,有大量日常费用报销业务。以往流程审批很是头疼,财务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财务负责人决定要做点改变,他大致分析了过去员工失信报销的概率,发现占比极少,涉及金额也不大,认为没必要为了小概率事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于是对费用报销流程进行了重点优化:
1、基于以往数据,对公司员工进行信用评价。
2、设定金额限制,不超过该金额的所有费用报销流程,各级领导审批直接通过。
3、定期按比例抽查报销流程,如果发现失信违规行为,对员工进行重罚,包括:该笔业务不报销加多倍罚款;三个月内不允许发起报销业务;调低信用值,作为以后检查的重点,等等各种结合手段。
4、结合员工报销情况,调整信用分值,优先处理信用值高的员工发起的报销流程,重点检查信用分值低的员工发起的报销流程。
这个案例,其实是在管理成本和风险之间做选择。
管理一直是一道选择题,将不确定的风险进行量化,再评估是否值得投入更多的管理成本来规避,而不是说任何时候选择低风险都是更对的。
02 更快速的流程迭代
业务场景是这样的:某公司对出外勤的顾问有额外的补贴,当月工资发放前,需要顾问提交出勤记录表,且必须经过现场负责人、部门经理、主管领导审批。
因为顾问和项目负责人常常是多个项目一起跑,顾问提交表单后,审批就很麻烦,常常要催很多次,才能让流程走完。
于是,公司就修改了流程控制节点,审批节点到达审核人后,多长时间内如果没有审批,就自动视为审批同意,流转至下一个节点。不同审批节点,设置的延迟时间不一样,比如:现场项目经理是2天,部门经理可能是5天,主管领导是10天。且在制度里要求,自动通过的节点,如果后续发现流程有问题,还是由该审批人承担责任。
这样明显改善了流程效率。
但是,几个月之后,人力资源统计数据发现,部门经理和主管领导,几乎已经不再手工审批流程,全部是自动通过。
于是,人力资源又修订了公司制度,要求审核人,自动审核的比例不能超过一定范围,比如,现场经理不能超过30%,主管领导不能超过50%,否则,要进行考核扣分。
没有一成不变的业务,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流程。
流程优化,不太可能一次到位,一定是在不断的迭代中持续去完善的。
先选择信任,放宽限制试错,在发现问题后,修正完善,并继续跟踪运行情况。如此反复地迭代,才能始终满足业务需要。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zbgedu.com
推荐阅读:
免费领取 2025年证书课程学习资料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证书课程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