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金融“可持续”发力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19-02-22 16:21
阅读:1121次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8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比上年末高0.8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6.17万亿元,同比多增2.64万亿元。
普惠金融贷款覆盖面扩大
随着我国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2018年,我国普惠金融贷款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13.39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比上年末高5.3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多增6958亿元。
其中,2018年末,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8万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比上年末高8.2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22万亿元,同比多增6143亿元;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5.06万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比上年末高1.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583亿元,同比多增710亿元;创业担保贷款余额1064亿元,同比增长22.5%,全年增加195亿元;助学贷款余额1051亿元,同比增长13.1%,全年增加122亿元。
作为支持三农的中坚力量,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创新打造“扶贫+扶智”扶贫模式,除对北京市农委建档立卡的低收入村、低收入农户,在贷款利率上坚持*低定价原则,全部给予基准利率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带动作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企业以及扶贫项目,在贷款利率上也给予优惠。同时,通过推进面向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源地助学贷款,解决家境困难学生的“上学难”问题。
在小微企业授信方面,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创新推行中小企业SBU(即:战略业务单元),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职化、专业化水平。截至2018年末,中行北京分行已设立中小企业SBU服务中心25家,覆盖北京173家网点支行,形成了服务区域遍布全市、并侧重重点区域的SBU服务体系。同时,为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北京分行创新推行了“中关村模式”,截至2018年末,“中关村模式”累计支持科技型企业超1800户,发放授信金额逾200亿元。
绿色信贷快速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成为关乎我国经济可持续、建设美好中国的重要内容。据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8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8.23万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6%,比同期企业及其他单位贷款增速高6.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13万亿元,占同期企业及其他单位贷款增量的14.2%,绿色信贷增长快速。
记者走访发现,北京地区银行业在2018年普遍将工作重点向绿色信贷项目倾斜。以华夏银行为例,通过运用绿色金融特色业务,华夏银行重点支持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重点项目开展。其中,华夏银行携手*银行推动“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融资创新项目”。据悉,此项目是*银行在我国的*个结果导向型的绿色金融创新项目,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46万吨。此外,华夏银行已为北京水务投资中心、北京华源惠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华电南疆热电有限公司、天津滨海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北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尚义元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等提供金融服务支持。
此外,2018年末,我国本外币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34.88万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比上年末低4.8个百分点;全年增加4.12万亿元,同比少增5569亿元。同时,据《2018年第四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2018年制造业贷款需求指数为58.6%,比上季提高0.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贷款需求指数为58.0%,比上季降低2.8个百分点。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 zbgedu.com
推荐阅读:
免费领取 2025年生涯测评学习资料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生涯测评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