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offer vs 华为财经offer,怎么选?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01-18 11:19
阅读:9055次
在这两个offer之中,任一选择,都意味着你选择了一种与另一份工作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
工作后,你会渐渐发现,生活与工作无法完全分隔开来。
也许上一秒你还在想晚上回家烧什么晚饭,下一秒可能就因为加班要考虑点哪份外卖,是否赶得上回家的末班车,打车回家要多花多少钱。
虽然两份工作都涉及财务,但一份是在企业做核算和控制类的工作,属于“构建”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工作,可以说属于业务流程中前、中端的工作。
而另一份是在事务所里做审计、咨询类工作,涉及的是审查,鉴证类工作,可以说大部分属于业务流程后端的工作内容。
两者涉及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有较大区别,也因而会导致个人工作、生活的状态与节奏也会有显著区别。
当你在选择工作时,有所谓的信息对等效应。
如果在做决定前你能获得更多关于这份工作、这个岗位具体工作内容、涉及事项、工作晋升途径等信息,你会明白日后自己将把每分每秒花在哪些事上,又会与哪类人群频繁接触,
了解自己性格和能力是否适合这类工作,自己又是否有意愿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
要知道,有没有能力决定你是否能被录取,毕竟HR眼又不瞎;
而有没有意愿,决定你是否能干好这份工作。只有“你情我愿”,才能把一件事真正做好。
我们来说说两者间的区别
1.工作平台
我们要承认,华为财经和四大都是比较好的工作起点。
1.1流程化、模式化
两个公司在流程化方面都做得很好,说白了,就是在标准化模式下训练和培养员工。
这种模式化包括了公司内外的方方面面,如企业文化、管理制度、操作系统、流程与手册、工作中使用的各种软硬件工具、甚至待人接物的情景训练等等,都是标准化的,你只要遵守执行,出错的概率就会降低到相对较低的水平。
模式化有它的好处,那就是能让一个职场小白在“*正确”的模式中锻炼自己的工作效率和效果,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培养其规范的工作能力。
但也有劣势,那就是过于依赖模式化下的制度、系统和方法,一旦脱离现有环境,能否将现有的个人能力顺利、及时地转化为新平台所用。
1.2 职业路径
我们认为越大的企业,模式化效应越大,分工越明确与细化。
如果长年累月地在某一个单独领域工作,工作量大但只涉及一亩三分地的内容,如果部门人员流动性低,则个人成长较慢,类似流水线上的工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不能深度专研,产生“一叶障目”的影响,有可能导致“路”越走越窄。
毕竟在哪里工作都会是“哪里需要去哪里”,很少人能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选择权。
这一点,可能在企业做财务时更加明显。
相对来说,在四大,虽然你不能选择做哪些项目,book你去哪你就得去哪,但你每年审计的科目会越来越复杂,不断有新人涌入接替你原来审计的简单科目,有时甚至因为人手短缺,很难的项目也会让小朋友强行“上”,这样一步步“逼”出你的真本事,“磨”出你的好耐心。
当然,华为惯有的“狼文化”,“行不行都得上”这种情况也是经常发生的。
毕竟有些事情,经历多了,也就练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成长”。
2.工作内容
2.1企业财务
简单来说,财务工作,不管是哪类具体岗位,做的主要工作是“做账”。
日常工作流程一般从业务部门发起,根据审批流一步步传递到财务部门。
这类工作涉的显著特点是工作量大,重复性强,有一定规则和规律可寻,难度不高。
在工作中,接触的既有财务部门的内部人员,也有公司其他部门的人员和公司外部的人员。
你每天的工作情景大概就是,找谁要数据,要凭证,再给谁报数据,送凭证。
一旦适应了工作内容,细心+认真,具备胜任能力并不难。
从基础岗位开始,将来会一步一步向越来越复杂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岗位晋升。
2.2审计
审计的工作是“查账”,检查是否按规则做,做的对不对,起点是底稿,终点也是底稿。
做好做对底稿,涉及到的具体工作内容多种多样,底稿反映的是你在”查账“时的整过过程及结果。
你的日常工作情形会是:
和被审计单位的员工沟通,要凭证,要账册,要报表,要证件,检查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
和项目组成员及in-charge沟通,某个科目的底稿怎么做,需要找哪些审计证据,需要找客户沟通哪些问题,这个excel表怎么计算,经理Q你的问题要如何处理。
和被审计单位的客户、供应商、税务局等外部人员进行沟通,做函证,发函证,收函证,复核函证。
3.工作节奏
四大审计有明显的淡季和忙季(所谓的pink season)。
淡季时,六七点下班不是发生不了的事情,还有考试假,OT假,你想复习备考注会也行,想满*“狂耍”也可以,毕竟这里有“ work hard,play harder”的信仰。
忙季连轴转,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两三个月内飞遍全国也不是少数。基本上是“白天找人要资料,晚上默默码底稿”的节奏。
华为财经,“加班”可以说是互联网企业的文化之一,月末,年末,半年末,忙的时候强度不比四大低。毕竟这是一个全球化公司,市场那么大,产值那么高,业务量必然十分庞大,即便借助计算机系统,人工的工作量之大,不可忽视。
想要在华为财经“岁月静好”,那还是公务员适合你。何况,现在公务员都没有那么轻松了。
高强度,睡眠不足,连轴转,这些词语既适合形容四大,也适合形容华为财经。
在工作节奏上,两者之间的差别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是否能长时间适应这种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才是你需要考虑的重点之一。
4.福利待遇
不得不说,初入职场时,华为财经的薪资还是比四大有诱惑的多。
算上月薪、补贴和年终奖,和华为的食堂,办公环境等隐形福利,华为财经到手的“钱”应该比四大的“十三薪+出差补助”要多一些。
我想,这也是很多人*终选择华为财经的重要原因之一。
钱代表不了什么,但也一定能代表什么。
这句自相矛盾的话,却是现实生活*真实的写照。
没钱的小朋友,手握华为财经offer,大概会义无反顾地选择签三方。
但我们诚挚的希望,在你*终因为“钱”这个重要因素做决定前,一定要考虑一下以下问题:
(1)你准备在华为待很长一段时间(5-10年)吗?
(2)你愿意接受这种相对固化的生活状态吗?
(3)当你未来想跳槽时,你觉得企业财务工作经历能给你带来多少加分项?
我们不是说华为财经岗不锻炼人(那是相当锻炼人),但相对来说,在四大,确实可以接触更多专业知识,接触更多类型的业务和企业,这种视野因素,你一定要考虑。
至于看到了广度,还要考虑深度够不够深,又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当然,纵观今年惨淡的校招和2019年“十年一轮回,金融危机再次爆发”的各类传言,手头能拿到四大和华为财经双重offer的朋友,一定是非常*的。
今年经济形势不好,四大老人不好往外跳,明年后年也许依然如此,到时候种种原因导致你受不了审计的工作节奏,却又找不到好的下家,到时候你要怎么办?
这又回到了我们的基本观点:选工作既是选生活。
*终决定你选哪份工作的决定因素应该是你想要过哪种生活。
5. 人
每一份工作都会接触各式各样的人。
这些人里,有真心互相帮助的,也有表面过得去就行的,更有不想大家好的。
哪里都有恶心人的人和事,哪里也有真心值得相伴前行的战友与同志。
做好自己,不违初心,会是你职业生涯中*坚实的那块基石。
总之,怎么选,还要你自己定。胆子大一点,不要怕选错。
也不要听风就是雨,别人的经历就只是别人的。
自己的人生要自己选,选完自己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