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名称】疫情当下,海内外国家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上课时间】4月25日
【参与方式】线上预约
【课程形式】网络在线直播
【课程大纲】
1.当前的情况
2.欧美国家的策略
3.新基建政策
▌疫情冲击下,全球总需求可能下降从而负面影响一般货物出口。疫情冲击下,预计全球总需求会下降,从而减少我国的一般货物出口。不过,需要注意两点:(1)出口和进口的走势变化一般是非常同步的,因此货物贸易顺差的减少幅度可能不如出口本身的减少幅度大;(2)如果全球疫情大规模蔓延,那么在中国以外地区生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可能因为替代效应增加对我国出口的需求,这种替代效应可能也会部分抵消全球总需求下降的负面冲击。因此这种途径的负面影响程度不宜过度高估。
▌若疫情持续蔓延,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可能是减少逆差。由于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均影响我国GDP,因此服务贸易不可忽视。目前我国的情况是,服务贸易存在大额逆差,最为重要的逆差来源是旅游。若疫情在海外蔓延会使得跨国旅行服务需求热度急剧下降,从而带来服务贸易量和逆差的下降,这对我国的GDP是正向影响的。
▌全球产业链受冲击下,加工贸易以及相关产业的风险值得关注。海外疫情的蔓延可能会冲击泛半导体、汽车等全球布局的产业链,这些产业链由于全球布局的特点,上下游任何一个环节受到影响都可能对整个产业链产生负面冲击。从宏观层面来看,这种全球布局的产业链在我国集中表现为加工贸易的占比较高。2019年,我国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两者占总贸易量的比重,出口为29.4%,进口为20.1%。如果海外疫情持续发酵,在冲击加工贸易可能减少净出口和增加值的情况下,还可能扩散影响到与加工产业链配套的国内产业。
▌金融市场的联动性也可能反噬经济。在《宏观经济每周聚焦:看着基本面,想着流动性》(2019-2-23)中指出,从全球资产联动的角度,海外市场的一些信号已经开始显示风险,这对国内的金融市场可能会产生扰动。实质上,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的联动性或许还要强于实体经济的联动性,如果海外全面进入了避险交易模式,那也会影响国内的资本市场预期。金融市场的景气程度也会反过来影响实体经济,这一途径虽然较为间接,传导过程比较长,但是仍然需要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