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名称】波音+特斯拉?一瓶酒创造的传奇“股市”
【上课时间】4月12日
【参与方式】线上预约
【课程形式】网络在线直播
【课程大纲】
1.茅台为什么这么“贵”;
2.使用杜邦分析来解析茅台这家企业
3.管理会计的思考
茅台为什么这么“贵”
1.独特的地域环境
茅台酒因产于赤水河畔的茅台镇而得名。茅台镇地处河谷,风速小,十分有利于酿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
茅台镇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水系、粮农作物和茅台酒千年传承演化而来,复杂的酱香型酿造工艺等诸多要素共同构成了茅台酒难以复制的稀有品质。
2.不可以快速生产
从1951年到2000年的五十年时间,茅台酒产量才发展到年产五千吨,实际产能远远不能够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
多年来,贵州各级党政领导及茅台酒厂的历届领导班子都作了不遗余力的奋斗,国家各有关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但令人遗憾的是:茅台酒始终无法在短期内大量生产出来。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工艺,其工艺决定了其品质。
茅台酒单是酿造的时间上,每年只能生产一季;每年产出的酒要封存放三年以上才能勾兑,勾兑后又要存放一年以上才能出厂,其中加上投料、发酵、烤酒的时间,酒龄至少都在五年以上;如果再加上勾兑用的数十年的老酒平均折算,茅台酒的出厂酒龄还要增加。而普通白酒出厂少则一两个月,最长的也不过一年就可出厂。正因如此,茅台酒的酒库比厂房还要多。
3.产品的稀缺性
成品周期长、生产成本高、产能扩张慢、计划性供应,微妙的维持着需求端的饥饿感。酱酒的工艺决定生产周期1年、存储周期4年,从开始生产到能上市销售,中间差不多需要沉淀5年时间。在产品制造成本上要高出其它香型白酒许多。生产同样吨量的白酒,酱香酒要多花几倍的人工成本、仓储成本,还有资金沉淀。
酱酒生产要1年、存储陈熟要4年,能够上市基本上需5年时间。5年时间,这已基本上算是一个小经济周期,在这期间市场出现任何的起伏、波动也是正常的。对于今天的企业经营者来讲,要预测5年后的市场需求与变化,这是何其难的。
计划性、稀缺性、自律性,这三性是茅台酒品质与价格的基石。在充满金钱与欲望的时代,面对市场持续多年的疯狂,有人一直在他的理性与坚守下,坚持匠心之道,让茅台酒没有拼命的去扩张产能,也没有缩短成酒周期,更没有企图以次充好,对品质的坚守,五十年如一日。他,就是季克良。茅台有今天之高度,他着实是功不可没。
茅台酒在销售上的计划性、在供应上的稀缺性、在管理上的自律性,决定了茅台酒价格的底线、奠定了茅台酒的品质基石。相对计划性、稀缺性,这种自律性,更弥足珍贵。自律即匠心。
4.需求端的持续上涨
从需求端看:政务消费、商务消费、民间消费及投资收藏消费,四大需求主体交织着、轮动着,并持续驱动着需求端螺旋式上升。
1、政务消费,不论是红色渊源、伟人钟爱、茅台情结,还是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的原因,这决定了高档香烟、高端白酒显示存在的社会现象,只是如今政府消费占比比较小。
2、商务消费,是支撑起茅台酒需求的基本面。
茅台是高端酒的概念在人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吃饭喝酒,是现代商务、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可能还是决定性的部分。谈生意,不能不吃饭,更不能不喝酒。吃饭喝酒,既可以是对合作成功的庆祝,也可以是促进合作的情感催化剂。经济要发展,商务活动在、商务消费在、人情文化在,高端白酒必在。
3、民间消费,是茅台酒消费需求的承接盘。在老百姓的重要的节日或场合上,如:结婚、新房、生子、升迁、大寿,茅台酒偶尔的出现在餐桌上,已不再稀奇。外加上经过30年的经济发展,中国民众越来越有钱了,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在不断提高。把茅台等高端酒水当作投资对象更是成为可能。
4、投资消费,是茅台酒需求的催化剂。
同时具有使用价值(现实)、投资属性(增值)、收藏价值(文化),这几乎是对一个商品最高、最完美的评价。茅台酒,就是中国当代极少的具备这样特征的商品,完全具备成为世界级奢侈品的潜质,像大拉菲一样。
使用价值——茅台酒,随时拿出来喝,不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文物,有现实存在感。
投资属性——茅台酒的稀缺性,多年来只涨不跌,地位尊崇,可保值、增值。对于投资、炒作,是很好的抵押品,也具有强流动性。
收藏价值——沉淀在酱香中的匠心、长达5年的漫长等待,伟人风范、红色记忆。易于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