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管理进入新时代 用好金融科技“双刃剑”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8-12-25 16:50
阅读:1315次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既指明了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又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摆在重要位置。
在11月25日举办的“2017中国金融风险管理高峰论坛”上,多名业内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对新时代新金融如何面对新挑战,如何用好金融科技创新这把“双刃剑”,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同时,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等问题建言献策。
伴随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创新技术正改变着金融传统发展模式,让传统金融不得不拥抱融入这样的金融科技浪潮中去,由此带来的货币统计口径变化、金融事件波及范围变化、金融业整体运行态势变化乃至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变化等,都对传统金融监管体系和宏观调控提出了挑战。本次论坛上,与会专家纷纷表达了对金融科技与创新中的风险管理、如何适应金融监管强化新趋势、如何应用金融风险管理和信用分析工具等问题的看法。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在会上表示,从监管上说,既要有短期治理和应对危机的策略,也要有长期内在的稳定器建设。应基于比较的视野来分析在金融科技发展中,各国都出现的风险,究竟是什么原因?中国特色的金融科技“风险土壤”是什么?在这基础上,重视功能监管、协调监管、动态监管、效益监管、立体监管和环境监管等多方面。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认为,在金融业综合经营不可逆转的趋势下,商业性银行应构建符合综合化经营、新业态、新模式以及信息科技发展趋势的新型风险防控体系。对于商业性银行如何应对系统性风险,他表示,从短期来说,商业银行应及时调整客户战略,构建综合化客户结构体系;积极推进综合经营,增强系统性风险抵御能力;大力开展业务创新,化解重点领域的潜在风险;聚焦重点行业区域,降低系统性风险冲击力度;强化内部管理协同,建立系统性风险应对机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建立*风险管理新模式。而从长期看,商业银行应构建新型系统性风险管理体系;强化研发能力体系建设;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建设;加强审计和内控合规;探索优化资本补充机制。
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董希淼建议,从三方面加强建设提升金融科技防风险能力,促进技术在金融领域发挥更大价值。一是完善与金融科技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二是完善与金融科技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征信体系建设、大数据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同类数据披露标准等。三是提升监管部门在金融科技领域的监管能力。
小额信贷联盟常务副理事长白澄宇认为,在金融科技与信用体系建设中,信用信息分享与管理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支付系统是获取信用信息的场景,而区块链系统是信用信息管理的未来。“只有共享数据才能共享市场。”
凡普金科集团首席运营官龚翊升从企业风控*线谈及FinTech如何助力金融风控升级。他以凡普金科的生态圈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反欺诈,利用大数据进行风控以及建设个人信息保护体系等,实现互联网金融合规发展。
此外,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房地产融资等方面提出了要适应金融监管强化的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忠阳指出,当前金融风险管理迈入新时代。他深入分析了新时代的目标、功能定位、面临的挑战等,提出金融*和风险管理十大思维,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017中国金融风险管理高峰论坛”由北京*会计学院、《金融*》杂志、中国经济信息社北京中心、《当代金融家》杂志社等机构主办,聚焦“脱虚向实与金融监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不良资产管理”“地方金融风险管理”“金融科技与创新中的风险管理”四个主题。北京*会计学院在会上发布了“金融业CRO胜任能力模型”。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 zbgedu.com
免费领取 2025年生涯测评学习资料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生涯测评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Peggy

雅思听力阅读9分,写作7.5分,国家人事部口笔译证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翻译硕士;拥有英语翻译和会计学双重背景,曾供职于北京中译悦尔翻译有限责任公司,担任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宣传期刊的长期翻译。曾供职于国家质检总局国际司,专门从事国家级外事翻译百余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