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2018你未通过CPA考试......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8-12-13 14:00
阅读:2426次

2018年的CPA成绩已经官宣,从1999年开始报考人数在逐年上涨,难度也逐渐加大,“6年考过CPA”的消息屡见不鲜。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放弃所有的休闲时间,也要来考CPA呢?难道拿到这个认证后从事的职业薪资真的高上天?
2018年的CPA考试,随着12月10日的成绩公布,彻底落下了帷幕,从成绩开放那天起,有的同学心情是这样的:
他们的成绩单应该是这样的……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
但也有的同学的心情是这样的……
他们的成绩单可能不能描述……
请不要轻易嘲笑没有取得理想成绩的同学,毕竟CPA对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一条漫长的征途~能够坚持下来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很多同学并不完全了解CPA每一科的考试范围和考试内容,就直接报名了,取得的成绩当然并不理想。所以我们可以先花一点时间弄清楚CPA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考CPA,是不是CPA真的是油?
涉及的科目包含:
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6个科目。
乍一听,是不是被这庞大的知识体系惊吓到了?如果托福单词和这6大科目想比,是不是显得很easy?
先放轻松,无论本科or研究生如何(除非财会相关学科有满分实力),CPA面前人人平等。
CPA每一门都有自己内部的知识逻辑,学霸曾经给过建议为了避免过度拉长战线,集中复习还是比较好的。
这样安排学习、复习进度比较高效:
会计:3-4个月(差异主要在实际听课效率上);
审计:2个月(无事务所经验),1个月(有事务所完整审计项目经验);
税法:2.5个月;
经济法:1个月;
财务管理:2个月;
战略:1个月。
TIPS:每套书在考前至少要攻读五遍
考前一般都会密集集中复习(每天有效学习10小时):
会计:5周;
审计:3周(无事务所经验),2周(有事务所完整审计项目经验);
税法:3周;
经济法:1.5周;
财务管理:2周;
战略:1.5周。
notes:以上时间是单科复习时间,实际复习时如果报考多于2科,需要额外安排1周进行最后的梳理和回忆。
科目间的逻辑关系是这样的:
会计:所有科目的基础,建议无论如何先拿下。但是同时耗时和难度也是最大的。
审计:与会计关联度30%。与其他科目相对独立。
税法:与会计关联度20%,主要集中在所得税和增值税部分。与其他科目相对独立。
经济法:自成体系,完全独立。
财务管理:与会计关联度10%,与税法关联度5%。与其他科目相对独立。
战略:与审计关联度10%,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部分。与其他科目相对独立。
notes:选择每年考试科目时建议综合考虑耗时和科目间关系。
你以为这样集中复习一年就可以通过考试了?
先看看每科的知识量!
没有个两年的苦功夫也想通过?NO Way.
下图摘自知乎,有图有真相。
考过CPA的人,就一定高薪?!
数据显示收入高低不一,有的收入很低而且并非个例。
(见下图,51job搜索结果,读者可以搜索检验下)
图中月薪这个价格,是人才市场上购买方(企业)的出价,在这种充分竞争的人才市场上,这个价格应该接近成交价。
在人才市场上,你看到,在上海这样的超级大城市,有些考出CPA的人,以每个月7千、8千的工资在出售自己的劳动力(青春?生命?),包括CPA证书。
考出CPA,并没有大把的钞票、高高的职位在等着他们。
在上海的公司里每月七八千及略往上的收入,叫办事员阶层,就是听吆喝。
这样的收入,需要考CPA才能拿到吗?需要6年过6科,费那么多力气去考吗?
但是,考出CPA的人,偏偏就有人拿这个收入,并非个例,而是一批。
如果你正在努力考CPA,你有没有想过,考出来证之后,你或许会这样?
相信绝大多数有想法的同学都会摇头。
花那么久的时间就是把成绩单上的每一科都凑成60分以上,有人说CPA就是为了那个成绩单,59分比60分究竟差了多少。其实,不只是一张成绩单,也不止是一张证书,那段坚持不懈,每分必争的经历,是一种历练。经历过这种历练的会计人,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表现得更严谨,更细致,抗压性更强。
是否拥有CPA证书,就是两段人生。其实这两段人生在做选择的时候,并没有差距,只是CPA让视野更开阔,接触的越来越多,差距也就越来越明显。
2022年CPA历年真题+解析+考试大纲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ICP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Catherine

ACCA会员,澳洲新西兰皇家会计师协会ACA会员,曾任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商业&税务咨询,参与过世界头部企业税务筹划和抗辩案例,多年新西兰事务所会计&税务咨询及金融工作经验。 6年+财经培训经验,现任多所知名高校ACCA/CPA/CMA方向班特邀讲师。温柔耐心,逻辑清晰,亲和力极强,崇尚清新和技巧型风格,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掌握知识点和考试技巧,在国外国内多地的经历让授课更加立体生动,善于将中外税法串联起来,同时传授实务经验,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学生介绍实习工作;是学生眼中的成长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