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中国股市,请你学学华为精神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8-12-03 14:05
阅读:1263次

*近股市又跌的稀里哗啦的,即使领导说春天不远了,市场也丝毫不领情,继续向下狂奔。这个时候还有什么能够提振投资者的信心呢?除了倒逼上面动用各种救市措施,比如保险资金入市、地方政府保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等等,还有一些公司也提出了增持的方案,但是为什么投资者还是没有信心?
其实这个问题就触及到了中国股市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我们的很多上市公司做大了,但是没有做强。做大的指标显而易见,市值、收入、利润都不错,但是一谈到核心技术,问题就来了。相信今年给投资者印象*深刻的就是中兴通讯了,因为制裁措施,一夜之间就面临了生死抉择,如果不是政府的力挺,相信现在已经要进入破产清算阶段了。再比如现在沪深两市的*股茅台,虽然毛利很高、产品供不应求,但是毕竟白酒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说产量的瓶颈,单是这种烟酒消费行业也是受到健康、文化等等的约束,不值得大力提倡,更别说复制可口可乐这种全球营销的模式了,所以它的繁荣是在不断提价基础上的畸形繁荣,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有人说现在市场的估值很低,什么PE、PB都在历史低点等等,但是再仔细研究研究,把银行股剔除了来看看,这种数据就显得虚弱无力了,因为市场一半的利润都来自银行。笔者不想多谈银行,就一点,因为银行垄断了巨额利润,造成其他行业的艰难,这个和脱虚就实的方向背离了,政府大力提倡的做强制造业和银行的这种垄断利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那么中国股市现在缺什么呢?缺华为,或者说华为的精神!华为的精神就是专心做实业的精神。
1987年,年满43岁的任正非和5个合作伙伴集资2万元成立了华为公司,*开始做买卖各种电器的贸易业务,后来任正非通过一位广东电信行业的专家朋友,了解到数字式程控电话交换机将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经朋友介绍便开始代理香港一家公司的程控交换机。
2017年,正好距离华为创建30周年。根据其官网发布的2017年年度财务报告显示,华为2017年全年销售收入高达6036.21亿人民币,净利润为474.55亿人民币,现金储备高达1999.43亿人民币,成为中国*大规模的民营企业。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2015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给出了答案,他说,“华为的成功密码就是坚定不移20多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在华为财报开篇也有类似的描述,“华为30年坚持聚焦在主航道,抵制一切诱惑;坚持不走捷径,拒绝机会主义,踏踏实实,长期投入,厚积薄发;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
1990年,华为公司在代理业务之外,开始自主研发面向酒店和小企业的程控交换机并进行商用。1993年,面临资金流和人才双重短缺,华为又倾全公司之力研发成功“C&C08”大型数字程控交换机,主打思科、爱立信与摩托罗拉等跨国巨头忽视的偏远农村等低端、艰苦市场,*终凭借比国外同类产品低三分之二的价格,华为在巨头的夹缝中寻求到了一丝生存机会。1998年,华为又推出了面向移动通讯的无线GSM解决方案,正式将市场从偏远的农村拓展到中国的主要城市。之后,华为开启全球化拓展,2005年,海外合同销售额首次超过国内合同销售额。2009年,实现218亿美元收入,首次进入《财富》*五百强企业排行榜,成为全球通信产业*举足轻重的力量之一。
同样是通讯企业,以前有“巨大中华”四家企业,现在有的倒闭了,有的一蹶不振,但是当时排名*后的华为却越来越好。手机行业原来有个说法是“中华酷联”,现在其它几家公司也慢慢被淘汰了,*新的说法是“华米OV”,又是华为排在*。如果中国多几个华为,上市公司里有华为这样的好公司,还怕投资者没有信心吗?
华为还有一个感人的地方,就是国内销售价低于国际市场的销售价,这是对国人的一种眷顾,也是中国企业回报国人的*好方式。看看我们的股市,同样的公司境内外发行价,基本都是A股发行价远远高于境外的发行价,叫我们怎样来爱你?
*后说一下市场,政策底已经形成,正在探寻市场底,笔者认为一般上下偏差10%差不多了。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 zbgedu.com
相关推荐:
2019年6月CFA®考试报名什么时候截止
2019年CFA®报考要求有哪些?
免费领取 2025年生涯测评学习资料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生涯测评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Yiyi

IELTS雅思8 分,TOEFL托福113分,中英同声传译译员 澳大利亚科廷理工大学硕士,ACCA,CIMA专业讲师,雅思口语,高校专硕研究生招生英语主考官,河南省教学标兵。13年教学经验,具有极强的英语表达及文字撰写能力。曾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双威学院参加ACCA国际研讨会;担任《亚洲会计评论》国际会计学研讨会会场唯一同声传译;曾赴美国丹佛参加第98届美国IMA管理会计年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