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工作如何备考CFA®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18-11-13 17:51
阅读:1487次

今天,中博君为大家带来一篇CFA®考试经验分享,这篇文章呢,由某位匿名银行从业高管提供。非常励志的一位CFA®考试前辈,他的学习精神让中博君肃然起敬,下面是他的经验分享,与大家共勉。
2018,在经历了职场切换、收到FRM®证书、初为人父、拿到目标FMBA offer后,终于完成了又一个小目标:拿下CFA®考试。
三年的CFA®备考终于来到了终点,一路走来收获颇多。紧接着将加入到在职MBA的学习中,认识更多*的人,学习的脚步不会停歇。对于在职备考CFA®考试,以下是一些个人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为什么要考CFA®考试?
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学习的形式可以多样,不仅局限于读书考证,工作、社交、与同业交流等等都可以学到东西。因此,考证的初衷是让自己更系统地学习一些知识,更有竞争力。
之前在国有银行工作了七年,坦白讲,CFA®考试包含的知识与我的岗位并无太多关系,CFA®证书也不一定能帮助我升职加薪,但CFA®考试仍旧给我带来了许多知识上的收获。
毕竟目前国内金融形势复杂多变,银行从业者必须保持时刻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否则必将似温水煮青蛙,在大平台中丧失自己的生存能力。
二、如何准备CFA®考试?
我喜欢做计划,计划制定的宽裕,学习起来就很轻松,体验较佳的同时,学得也扎实。
整个过程我采用“抓大放小”的策略,重点始终放在容易拿分或占分比值较高的科目上,严格按照学习—总结—练习—模拟考的过程。
我的复习资料:原版书、历年真题(能获得则*好)、中博讲义,因为我的主要目的是享受学习的过程,所以精简考点版的Notes我没用。
下面,重点讲下制定和执行我的CFA®考试复习计划。
1、以我自己打比方,我给自己每级的CFA®备考定的计划都分为三个阶段:
一阶段,两个月准备时间,通读原版书一遍并完成课后练习题(三级的时候就练习近10年的lps,做三遍!!)。
除了道德和GIPS放在考前再看外,其余科目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学习,每门科目我都会有专门的笔记本做笔记,这是我在CFA®考试和FRM®考试中养成的习惯,若干年后,我只要翻看笔记本,应该能大致想起当时自己是如何理解这个知识点的。
通过*阶段的粗略学习,我对知识点基本都有了框架性的了解。
二阶段,两个月准备时间,主要借助笔记、讲义、原版书进行第二轮复习,这个阶段主要以复习笔记为主,然后通过原版书或者讲义来查漏补缺。
三阶段,*后一个月时间,利用框架图快速过一遍知识点,并复习道德和GIPS,考前*后一周把CFA协会®近年的mock题做了一遍,正确率基本都在60%左右。
这里穿插下刷题的认知:我虽然没做过Notes的题目,但是一位资深CFA®考试前辈告诉我,Notes的题目不是太规范,跟协会的思路和风格可能不是很搭,指导意义不强。在一级用于进行题海战术还是可以的,但要注意的一点就是,碰见很怪很偏的题不要过于纠结。因此,这部分题目如果有时间再做。
协会每年还会出mock试题,这个是一定要做的,MOCK建议做三年的就可以了,以往还有出现mock里的题在考试中出现的情况。
原版书课后题的地位不言而喻,特别是在三级中,它是对我们知识框架的一个查缺补漏。
所以,我做的题就是:原版书课后题、mock题、近几年真题、中博的百题。
2、执行计划。具体而言,将复习计划明确切分到每月、周、日,设定阶段性目标。
工作日抽三晚每晚1.5-2小时,周末每天3小时,保持学习连贯性,且不累。实际执行下来,除了道德和GIPS外,其余基本都按计划进度完成。
当然,如果你没有工作经验或者专业基础,可以选择报个CFA®考试培训机构(比如:中博)来系统的学习一下,不管怎样,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总是会有收获的。
三、考完了做什么?
考证并不会立刻给你带来什么直接的收益,比如工资直接涨多少,但也许会在未来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机会。并且,学习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经验和人脉更为重要。
考下CFA®考试后,我常会参加一些CFA协会®的活动,并且认识了很多*的人。在与他们的沟通中,有了更多的话题,也学习到了更多的东西。
所以,这次的学习之旅,我收获了证书、知识和人脉,三年的学习生涯非常值得。接下来,我将在我的FMBA生涯中,进一步在学习这条路上走下去,决不停歇!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 zbgedu.com
2022年CFA®最新学习资料包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F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Sherry

CFA持证人,FRM持证人,六年投融资金融行业从业经历,现任金融专业讲师,谦逊而不平凡,讲法新奇,“相声式”授课法,上课带动性强,善于举例与互动,学员听、学自如。讲解逻辑严谨,公式推导清晰,学员理解轻松。归纳总结清晰,授课有方,学员快速记忆。考点把握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