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思维和业务思维有多重要,看阿里张勇就知道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8-11-08 15:02
阅读:1269次

马云在公开信中也自黑了一下:“说来惭愧,我以前经常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做CEO,而逍遥子是CFO出身。”
今年9月10号,马云正式宣布明年这*他将退休,接任他担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是张勇。马云在公开信中这么评价张勇:“担任CEO的3年多中,张勇以卓越的商业才华、坚定沉着的领导力、超级计算机一般的逻辑和思考能力,带领阿里取得长远发展,连续13个季度实现阿里业绩健康增长,证明自己是中国*出色的CEO。”
可见,不是CFO不能担任CEO,而是说只有财务思维没有业务思维的人不能担任CEO。而逍遥子显然是既有财务思维又有业务思维的人,而且这两种思维能力都很强。
财务思维与业务思维的三大区别
1财务思维重短期,业务思维重长期
如果画一个图,横轴是时间,纵轴是现金流的话,任何一个业务、一个企业的发展都是一个S形,一开始现金流为负,慢慢减少亏损,然后损益平衡,然后开始赚钱。有的企业是“小S”,有的是“中S”,有的是“大S”。好比不同的物种生长周期不一样。
“大S”的*是亚马逊,连续15年亏损,资本市场还不离不弃,这和贝索斯的*能力、魅力、说服力分不开。大部分时候,资本市场没有这么宽容仁慈,很多上市公司都被追逐短期利益的资本市场所绑架,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华为任正非总裁曾经说过,如果华为的友商中有任何一家不是上市公司,就没有华为的今天。如果华为是上市公司,估计也没有今天。30年上千亿的持续投入做芯片,资本市场很少有这样的格局、耐心。好在华为不是上市公司。
2总量*大化VS效率*大化
财务追求比率(效率)*大化,业务追求总量*大化。如果把一个企业的活动分成简单的两块,一块生产制造,一块营销销售,做出来,卖出去。生产制造效率*大化是好事,但是营销销售效率*大化后,当每千元广告投入利润、人均利润等效率指标*大化的时候,公司的总利润没有得到*大化,因为所有的投入在遵循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总利润*大化的那一点必定发生在效率指标*大化之后。
3决策的相关成本原则
业务思维遵循决策的相关成本原则。所谓相关成本就是这项成本会随着你的决策的变化而变化,相反,不随这个决策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对于这个决策来讲就是不相关的成本。而财务思维在决策时考虑了不相关的成本,比如沉没成本,还有不该分摊的固定成本。
我们财务与业务相背离,相冲突,往往就是两方掌握的信息和资源不同导致。财务要按照准则、税法来处理业务关系,业务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做种种变通。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业务部门都熟悉准则和税法条文,所以只有我们财务自己去更多的了解当事的业务,了解公司整体运营,了解整个行业的特点及公司所处的位置,才能在两者的权衡中,找到一个合适点。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 zbgedu.com
相关阅读:
免费领取 2025年证书课程学习资料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证书课程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Alex

华东政法大学外聘硕士生导师,北京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师上海师范大学外聘教授,长江出版社《财务会计习题集》主编;中国注册会计师,ACCA会员,CFA持证人,FRM持证人。 曾就职于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是会开直升机、会开坦克、会潜水,去过36个国家的“博士商科教书匠”,坚信“商科没有学不会的知识点”。教学成绩斐然,口碑极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