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不能参加ACCA考试怎么办?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18-11-06 16:57
阅读:1460次

根据ACCA考试报名条件表明,16周岁以上的高中生或者高中毕业生,以及大一新生不能参加ACCA考试,那怎么办呢?
中博ACCA小编告诉大家,不满足条件的考生可以先学FIA中的FAB、FMA和FFA,通过这三门的考试之后ACCA官网自动把你FIA学员身份转成ACCA学员身份,同时可获得ACCA F1-F3的免考,你到时候直接从ACCA的F4开始参加考试就可以了。
FIA是什么
ACCA推出了国际财会基础资格(Foundations in Accountancy,简称FIA)。这一全新的资格认证项目包括一系列初级资格考试,学员可灵活选择,*照顾学员和企业双方的实际需求。
该资格涵盖*的财务和管理会计知识,并将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纳入考核范围。该资格将包括:
财务和管理会计初级证书、
财务和管理会计中级证书、
商业会计证书以及国际公认会计技师资格证书(CAT)
其考核内容将涉及审计、税务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工作经验。
ACCA培训总监艾伦·哈菲尔德(Alan Hatfield)表示:“国际财会基础资格将帮助学员灵活地选择合适的起步阶段,然后再逐步考取高级阶段证书。
这种灵活性体现在学员们可以在业余时间学习并获得资格认证,自由选择*适合他们职业需要和未来发展的课程。”
国际财会基础资格考试每个阶段都授予证书,能够帮助学员们更好地掌握进度,同时也有助于企业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开展招聘或培训。
国际财会基础资格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学员通过相关课程所掌握的知识能够直接运用于实践,这对于学员现任或未来的雇主而言无疑都将是非常有帮助的。
为什么选择考FIA
认证与学位的相互补充:在获得FIA证书后,学员可获得其他更高端证书的相关免试。满足一定的条件后,FIA学员将有机会获得英国相关大学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证书。
*完善的课程体系:FIA的课程使学员*掌握财务、财务管理、审计、税务及经营战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提升分析能力并拓宽战略思维。
灵活的学习方式: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培训班或自修以及网上培训来完成FIA课程的学习。
公平一致的考试标准FIA的专业资格考试采用全球统一标准,即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卷,*后会员取得全球统一的证书。
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FIA的专业资格是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的高度紧密结合。其考试大纲充分表达了雇主和专业人士的意见,反映了现代商务社会对财会人员的要求。
遍布全球的考点网络:学员在一个*注册成为FIA学员后,可根据需要在全球380多个考点中选择、更换适合自己的考试中心。
对专业价值和职业操守的重点强调:FIA创造性地开设了职业操守训练网络课程,它给予学员一系列的职业操守的理念,考察学员职业操守的价值观和行为。
国际标准与本地实情的和谐统一:FIA考试大纲以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作为依据设计考试内容,并提供了包括中国在内的40多种不同*和地区的法律与税务方面的试卷,这使得FIA成为*切合中国实际的国际性会计师资格。
FIA相关问题
1、请问FIA中的FAB、FMA和FFA与ACCA F1-F3在内容上有什么区别吗?
答:没有区别,FAB与F1、FMA与F2、FFA与F3的教材内容和考试形式以及难度都是一样的,所以想学FIA的FAB、FMA、FFA三门的学员直接可以学ACCA F1-F3的课程,做好考前准备后就可以去参加考试。
2、那免考需要交免试费吗?
答:是的,需要缴纳ACCA的F1-F3的免试费,F1-F3和CAT的免试费都是每科72英镑。
3、如果我有相关的证书,可以免考一部分课程吗?
答:具体免考政策需经过英国总部审核确认,也可参考官网免试页面查询。
4、如果我的*终目的是学ACCA,那么我怎样可以获得ACCA的其他证书吗?
答:如果你通过FIA系列的FAB、FMA、FFA三门考试,你可以继续学习国际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ACCA),同时可获得ACCA F1、F2和F3的免考,你直接从ACCA的F4开始考试,也就是ACCA 13科你只需要完成10科考试即可。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 zbgedu.com
免费领取 2025年证书课程学习资料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证书课程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Lisa

CICPA会员,CMA会员,高级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拥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涉及国有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具备集团化财务管理能力,多年的财务培训工作经验,能深入浅出的讲解专业知识,善于运用实际工作举例,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学员学以致用,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以“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师生是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为教学理念,持续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