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陪你”倒闭揭示行业现状:只有4成咖啡馆盈利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18-10-23 14:53
阅读:2222次

*近几天,一个带有悲凉气息的消息在咖啡券不断散播开来:那个曾经很火爆的“咖啡陪你”破产了。
“咖啡陪你”曾经非常火爆
“咖啡陪你”(Caffe Bene)曾经是韩国*大的咖啡连锁品牌。2012年3月,咖啡陪你进入中国市场开始快速扩张,以加盟的方式在全国拓展门店,目标是在2015年时在中国市场门店数量达1000家。但是,2015年这家公司曝出拖欠员工工资。2015年6月,咖啡陪你执行总裁戚东离职,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员工欠薪一事正在解决,而他本人也被欠了8个多月的工资。去年7月24日,一手创办咖啡陪你、豪丽斯等咖啡品牌的韩国人姜勋(音)在家中自杀,令人唏嘘。
咖啡陪你的在华合资公司是”咖啡陪你(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这是公司遭遇债务危机多年。两个月前,奉贤区法院裁定受理咖啡陪你上海公司破产清算一案,并于8月15日指定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为管理人。咖啡陪你上海公司起步于2013年,咖啡陪你管理有限公司是这家公司*股东,后者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三年无法联系”,在2015年被法院列入了严重违法失信企业黑名单中。两家公司法人代表均为俞岂凡,此人目前已经失联,被法院发出限制消费令。
如果说咖啡陪你的破产只是一个个案,另外一个数字也显示了咖啡行业竞争的激烈:据咖门和美团点评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咖啡馆存量约为10万家,全年倒闭门店超过1.4万家,净闭店率达到14%。只靠卖咖啡的店,*年倒闭率60%~70%。
“咖啡陪你”曾经计划在中国3年内做3000家连锁门店,同样是韩国知名品牌的“漫咖啡”也喊出了在中国市场10年做到3000家门店的豪言,但是现在都月消云散了。他们扩张的模式都是加盟,而加盟制度下却对产品品质的把控不严格,产品品类也出现问题,大店模式下,加盟商的成本非常高,实际收入远低于预期,*终因经营不善而出现大面积倒闭。
*近两年,由于一些咖啡品牌不断获得融资,一些第三方机构对咖啡市场增量的美好预估,一些圈外人士摩拳擦掌准备快速杀入这个颇有文艺感的行业,甚至有人准备卖掉房子辞职进入,准备快干一两年,拿到投资人的钱后迅速退出,从而实现财务自由。
咖啡生意真的那么好做吗?也许并不像一些文章描述的那般容易,没有俯下身段做好运营细节的详细准备,盲目进入只能是“快进快出”,以赔钱结束。
国内咖啡媒体平台《咖啡沙龙》做过一个调查,通过在线的方式发放问卷,收集到了数千份反馈。这份调查问卷涉及到了咖啡消费相关的诸多方面,关于“咖啡馆盈利状况”的统计结果显示,只有40.37%的咖啡馆显示盈利,16.38%的咖啡馆处于亏本状态。
咖啡馆为何大面积亏损?本次调查的一些分析或许给出了答案:经营1家咖啡馆的占比达76.24%,两家的占比17.07%;60%的咖啡投资人没有聘请店长,或者自己做咖啡馆店长。
作为一个餐饮业态,1家门店单打独斗的商业模式,与现代商业浪潮本身就是违背的,以情怀为基础入场,进入后就会发现,没有流量为根基的生意将导致成本居高不下,而如果为了提高利润而提高产品售价,又会导致用户远离。
咖啡馆作为个体经营的时代正在远离,进入连锁时代。连锁能带来品牌的多次曝光,能降低产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还能提高用户的消费频次。而且,只有赋予更多科技元素后,咖啡的生意才能更活。虽然,咖啡还是一杯咖啡,但是一杯带有逼格且价格不甚高的咖啡,用户还是愿意买单的。
以星巴克为例,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门店数量达2.8万家门店,中国区门店也有3400家。而且,星巴克不仅卖咖啡,杯子也是一个很高利润的产品。
瑞幸咖啡在全国21个城市已经布局了1300+门店。它新零售思维与数据化运营贯穿在每一个细节,用户下单后马上能给出预估订单完成时间,实际制作完成后还向用户发出短信提醒,用户不用排队直接过去提货就可以了。与顺丰联合,咖啡外卖能够在18分钟内送上门。在运营层面,一家门店应该备多少咖啡豆与焦糖,明天是否应该多安排人上班,都由大数据系统提前做出预估,这就提高了运营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凭借这种*的运营方式,就连星巴克也被它打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来。商业之争,归根结底是效率之争。
一杯咖啡的生意,不仅仅是做出一杯咖啡这么简单。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 zbgedu.com
免费领取 2025年生涯测评学习资料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生涯测评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Li

多年公考教育培训工作经验,多次担任公务员、事业单位等面试招考面试考官。中博公考资深教师。主编《行测全题型速解教程》、《公考面试必胜攻略》。参与编写《行测历年真题解析》等多部出版教辅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