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审计》实际执行知识点解读!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7-11-06 09:23
阅读:2282次

【知识点】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重点)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一)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定义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是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
如果适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还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一个或多个金额。
【解读】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工作过程中,结合其了解的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依据评估的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确定一个或多个金额作为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二)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应考虑的因素
1.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这些了解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过程中会得到更新);
2.前期审计工作中识别出的错报的性质和范围;
3.根据前期识别出的错报对本期错报作出的预期。
(三)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经验值
通常而言,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通常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75%。具体情况汇总如下表:
(四)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在审计中的作用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在审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工作时可以根据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确定需要对哪些类型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即通常选取金额超过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因为这些财务报表项目有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但是,这不代表注册会计师可以对所有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不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这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1)单个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的财务报表项目汇总起来可能金额重大(可能远远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汇总后的潜在错报风险;
(2)对于存在低估风险的财务报表项目,不能仅仅因为其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而不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3)对于识别出存在舞弊风险的财务报表项目,不能因为其金额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而不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2.运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例如,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的可接受差异额通常不超过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又如,在运用审计抽样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可容忍错报的金额设定为等于或低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解读】
(1)注册会计师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如果错报超过“可接受差异额”,说明被审计事项存在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扩大审计范围或修改审计程序。
(2)在运用审计抽样实施细节测试时,以样本的错报推断出的总体错报如果大于(含等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则说明被测试项目中存在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应当拒绝接受总体。
2022年CPA历年真题+解析+考试大纲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ICP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Ariel

CICPA会员(非执业),ACCA准会员,某世界五百强汽车企业多年财务部门工作经历,从事总账会计财务分析等多个岗位,参与共享中心建设、报表自动化合并等多项大型集团项目。实战经验丰富,业务能力扎实,主要教授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财务成本管理,授课思路清晰严谨,又不失趣味。善于以生动有趣的案例讲解复杂的知识,帮助同学们理清知识点脉络,把握课程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