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和ofo,都不是风口上的“猪”。在一度血雨腥风的共享出行领域,能够生存下来,本身就是能力的证明。
但寒冬对所有事物一视同仁,与被收购之后好歹有了美团这棵大树可以依靠的摩拜,没能踩对节奏的ofo,在*近几个月显得愈发窘迫了起来。也不乏*近关于小黄车的谣言四起。
1、ofo财务部“人去楼空”
虽是谣言,但还是人心惶惶
9月22日,“ofo北京总部人去楼空”的传闻出现在朋友圈,镜头捕捉到的一片狼藉里,ofo官方回应,只是租约到期,搬到了15楼办公。
但15楼工作人员却表示不清楚,被问是否合并楼层,也没有明确答案,更让人不明就里。
但从小黄车ofo*近两年的动向来看,的确资金非常短缺,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难。
9月21日,北京中关村理想国际大厦,探访11层ofo总部办公区:办公桌椅随意摆放,地面桌面堆放着纸箱和杂物。
财务部已被搬空,会议室里地面上满是纸屑废弃物,一扇玻璃门上贴着ofo搬迁告示。
15楼的工作人员称,不清楚11楼搬迁一事。还有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当天没有搬至15层的同事。
“网上微博传得有误导。”ofo品牌公关总监史少晨回应,“因为我们是10层和11层的租期到期了,所以我们搬到了其他楼层。我们还是正常办公的,没有什么人去楼空啊,耸人听闻。”
不少网友都表示,马上去退押金。
还有网友反馈,现在退不了押金了,“以后再也不骑了,不退也不骑了。”
人去楼空显然不是真的,但ofo的冬天,似乎来得比其他人更早一些。
2、“戴威又借钱了” ofo的冬天提前来了
大约10天之前,财联社,界面等多家媒体报道称,ofo在近期收到了来自阿里的6000万元的借款。
是的,戴威又借钱了。
回首5月,戴威说ofo迎来了“至暗时刻”,表态ofo要保持独立:“如果你们不想战斗到底,现在就可以离开公司。”
从那时起,滴滴收购ofo的传闻几乎被炒成了“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的热门话题,伴随着的“边角料”,则是阿里系的融资和借款消息。
7月30日,36氪报道称,ofo和滴滴谈判已经接近尾声,程维对ofo的预期收购价格只有美团收购摩拜的一半——15亿美金左右。
8月3日,凤凰科技报道称,ofo相关的收购谈判已接近尾声,滴滴与蚂蚁金服联合出资收购,作价14亿美元,同时还将承担ofo2亿美元的债务。
8月22日,极客公园消息称,ofo*终“卖身”滴滴的协议已经达成,公司作价20亿美元左右;另外,ofo的众多小股东正在陆续收到需要确认签字的文件。戴威暂时保留董事局职位,而ofo的其他几位联合创始人出局。
关于市场上花样迭出的传闻,ofo官方或其联合创始人于信多次辟谣或予以否认,指其为假新闻。
9月初,有多家媒体报道ofo与滴滴的交易在*后关头被阿里叫停,随之而来的消息是ofo将完成E2-2轮融资,融资数额达数亿美元,由蚂蚁金服领投,滴滴跟投。
关于*后这条消息,有人言之凿凿:是从ofo内部传出来的。那时连ofo公关都回复都显得暧昧不清:“好像是,具体细节不清楚”。而滴滴和蚂蚁金服则并无意外的清一色选择了“不予置评”。
“外界会问戴威为什么不卖,实际上外界不知道情况,关键在于谁出了什么价格,这背后有什么条款,而不是在于出了价戴威为什么不接受”,华尔街见闻的报道中,一位接近ofo管理层的知情人士说,“我知道(滴滴)至少有2次出价,都是非常没有诚意的价格”。
3、因为戴威的倔强 ofo错失了一次次机会
作为ofo的创始人戴威,一贯擅于扮演掌控者。小学是班长,念了北大,也“大权在握”——从学院组织部长,“升任”校学生会主席。后来,即便他创办的共享单车ofo陷入困局,戴威也形同反抗招降的斗士。
去年10月,在滴滴的推动、腾讯的支持下,ofo和摩拜频繁谈过很多轮合并。
当时两家的财务数据都不好看,谈判桌上,便是“基本把各家的情况都摆在台面上了,两方人相互掀老底”。
在戴威看来,滴滴当时给出的谈判方案——程维任新公司的董事长,王晓峰出任CEO,ofo年轻的创始团队则要出局——与他想要的话语权并不对等。谈判*终失败。
2018年4月,摩拜宣布被美团收购,ofo失去了和摩拜合并的可能。
然而如今相比摩拜,ofo的情况不容乐观。5月中旬,程维给戴威开出的价格,仅是摩拜的一半。显然,这和戴威的预期相差甚远。
阿里原本是戴威的支持者。今年3月,通过两次动产抵押,ofo换取了阿里共计17.7亿元人民币的融资。但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一个月后,美团收购摩拜,至此完成外卖+单车+打车的产业闭环。
急于寻找线下流量的阿里,10天后再次领投哈罗单车。而几乎同*,滴滴加码青桔。戴威被迫走向*后的谈判桌。
阿里、滴滴虎视眈眈,猎物就是ofo的主导权,而在戴威看来,不被大公司、股东控制,保持独立发展是*要务,其余的一切业务规划均要为其让位。
这位渴望自由的创业者,或许还没意识到,早在入战场那一刻,他就注定是一颗棋子。
当时程维有三个选择:自己做、投ofo、投摩拜,而滴滴内部倾向于自己做。但时间节点微妙,滴滴正忙于并购优步中国,没有多余精力。同时,程维正在学习AT,用资本的方式实现生态布局。
后来合并谈判时,腾讯、经纬、金沙江、真格等几乎所有投资方,同时向ofo施加压力。
戴威隔空喊话,“希望资本尊重创业者的理想”。“资本只关心回报”,朱啸虎的回应,倒说了句实话。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你现在走的捷径,未来总会绕回去。”ofo和摩拜之间的战争,戴威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局。
ofo现在绕回去了,摩拜却已提前离场。
4、成功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足够努力,方得始终
戴威,从开始到现在,可能经历了各种艰难和险阻,至少让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字。这个一身孤勇的90后,挑战了创业*的规则。
其实同戴威一样创业的年轻人很多,失败的也有很多,比如茅侃侃的成就也远远超乎其同龄人,他们都曾是时代的创业偶像。
然而,也许是天妒英才,也许是习惯了掌声与胜利的赞誉声,接受不了短暂的失意,今年1月25日,茅侃侃在朋友圈留下了*后一句遗言“嗯,我爱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结尾”,之后自杀。
创业年轻人偶像茅侃侃的故事让人很是感慨、唏嘘,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实现自己的梦想总是历经风雨,创业尤其不易。
年轻人刚踏进社会,想要有所成就,一定会经历许多风雨、磨难,那如果遇到失败、挫折怎么办?
你要知道的是任何一位大佬在创业过程中,没有摔过跤,翻过跟头,或许他们比你想象中要惨很多,那时候的他们远不如你!
刘强东24岁在中关村卖碟,被女友鄙视;
马化腾27岁初创QQ,假扮女孩子陪聊;
马云30岁搞翻译社惨淡,靠卖袜子补贴;
宗庆后42岁蹬三轮车走街串巷叫卖冰棒;
你还有什么挺不过去的事情!
90后戴威坚持自己,独立运营,即使以失败告终,也没什么好尴尬的,毕竟没有轻松的工作,你只有足够努力,提升自己,才配得上更好的人生。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zbge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