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专自考本科、CPA、ACCA、再读研,解开不为人知的故事!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18-09-03 16:38
阅读:3676次

李同学,中国注册会计师(CICPA)、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会员,曾在德勤六年任审计经理,现任致同中国技术部高级经理。对于如此的李同学而言,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却花掉了自己好几年的时光。曾那时候的她,一边读中专一边自考本科,一边上班一边考注册会计师,一边在四大加班苦战一边坚持考ACCA,一边生娃一边读在职研究生,现在一边做技术咨询工作一边坚持编书写论文和锻炼培训能力……李同学沉静内敛,她说那些能将复杂问题用简单方式表达的老师让她高山仰止,她说那些一边工作一边轻松学习的高手让她望尘莫及,但其实,她自己又何尝不是励志典范,她又何尝不是让人羡慕和感动的对象呢?我们来看李同学的故事。
近些年,总有不同的人问我有关会计专业的考证、考学和就业方面的问题,比如会计专业应该考哪些证,CPA应该怎么学,ACCA是否难考,是选择考研还是出国读书。回答之前我会继续往下问,读研之后做什么,出国读书以后做什么,之后还想做什么。
其实这些问题,就是我们究竟想过怎样的生活。清晰的目标是动力的源泉,明确目标之后,要通过读书、努力和自律,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不断在职业生涯拼搏,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仅以此篇,献给一直努力却从不曾因为重重打击放弃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自己,还有那些曾经和我一样彷徨迷茫却始终心怀梦想不曾放弃的你们。
15岁读中专20岁自考本科毕业
我报考中专那年,是毕业包分配制的最后一届,初中中专录取率很低,大概不到5%,好多人想通过这个途径拿上体制铁饭碗,改变命运。但当我得知被中专录取的消息后,我哭了,觉得自己失去了和同学们一样上高中读大学的机会,对未来感到迷茫。当初报名是因为考虑家庭负担,父母希望作为老大的我可以早些工作,而我作为一个靠父母供养的十几岁孩子,当时是很难争取到选择权的。
上学前,我就给自己定了目标,要在中专学好自己的专业,然后打工赚钱自己读大学,然后考研考博,当大学老师。当时觉得大学老师应该是有知识的,而传播知识也是最神圣的职业。不过,那个时候,一个中专生想要读大学然后到大学当老师,这在大家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上了中专以后,我寻找一切机会,向自己的目标靠近。当我得知在校期间就可以自考专科和本科时,马上开始报名。接下来的日子,我一边读在校课程,一边把自学考试的13门专科课程和12门本科课程,用5年时间一科一科地考了下来。这个过程很痛苦,很多书都特别厚,当时没有辅导,完全靠自己看书理解,挂科率很高,很多人中途就放弃了。下课后逛街看电影,显然比在教室看书考试要轻松得多。当有的科目连续两次以上没有通过时,我内心也是非常煎熬的。但考研当老师的理想,就如黑暗中的一束光,照在我的远方,让我摸索着跌跌撞撞向前走。我坚持读着记着,考前一个月,每天早起一个小时看书,晚上11点还在整理笔记,几乎在每年的4月份和10月份的考试前一个月都是如此。特别难的科目就做成小笔记,考前读几遍,根据七天记忆规律记忆法,不同章节轮换背诵,这个方法后来我也在背大学英语四六级单词时用过,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熟记的效果。
虽然自考的过程很苦,但同时我也遇到了很多感动的事儿。高等数学比较难,听说老家的电视大学有高数课程,我就每周二早晨8点前骑车一小时去蹭上午的课。那位讲高等数学的叶老师,不仅待人特别和善,授课方式也非常生动有趣,而且觉得我是认真听讲反应又快的学生。有一次我迟到几分钟,他跟同学说我们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再等等一位同学。等我来了,才开始讲新内容。后来当我知道他是在等我的时候,非常感激,感谢那些在我成长路上给我帮助的老师们。
在同龄的高中同学埋头学习的时候,我也在低起点的路上奔跑,除了自考本科,学校的学习也没有落下,拿到了二级奖学金。同时我还是校团委的组织部长和学校广播室的播音员,并负责组织学校的年会、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
那时每次周末回家,我还非常喜欢早早去新华书店,在那里读一上午书。在那里,我第一次读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他用数据和图表分析读大学、读研究生的投入产出比,说明学习的重要性,他还讲到考试前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考前花时间进行娱乐或者做其他事情,机会成本很大。这两个例子我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也深深被其影响。读那些大师们的书,能让你拥有很广阔的视野,再加上理想的生活信念,然后找到方法努力坚持,即使你起点很低,也可能会弯道超车。
23岁完成CICPA考试
在图书馆看书时,我第一次知道CPA。一篇文章说美国收入比较高的职业中有律师、医生和会计师,还有一篇台湾注册会计师写的文章,讲他从25岁开始从事注册会计师行业,后来取得行业上的影响成就,推动准则的制定等,我当时就觉得会计师行业好厉害。
我们中专学校刚好有几位老师在参加CPA考试,通过借他们的CPA书,我第一次读《会计》科目的课本,大概是500多页,虽然都是中文,每个字都认识,但是我这个学了几年会计的人,就是看不懂。
虽然CPA看起来很美好,但我评估了一下自己的水平,觉得自己跟CPA之间的差距还很大,所以从中级会计师开始学。中级会计师有三科,我白天在实习单位实习,晚上就到财政局组织的辅导班听课做题,不懂的地方,就多做几遍题,然后再去理解。听课的时候觉得不是很难,课后作业和练习也没有做太多,最后《会计》和《财务管理》因为课堂上做的练习比较多顺利过关,而《经济法》卡在57分。
中级会计师考试之后,再看注会的书我能看懂一点了,但做题还是做不对。因为时间和能力的限制,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次过两门。因为基础不好,这一次我选择听课而不是自学,选择那些逻辑清晰、有方法的老师的课,这样少走很多弯路。同时,我还多做题,检验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内容。不光做课后练习,还通过综合练习和历年真题,不断提升自己,巩固知识点,让自己接近考试水平。
分享一个对我非常有用的学习方法。复习完一章后,我会把整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自己默默地讲一遍,或者讲给同学听。这个方法,不仅能检验自己对整章内容的理解,还能暴露你没掌握清楚的那部分内容,然后有的放矢地突破这些盲点,比花完整时间看几遍书还有效。从被动听课到主动讲课、主动理解,这是夯实基础的好方式。
最后,我用四年时间把CICPA的5门课考完,其中《经济法》《税法》都考了两次。总结下来有几点:一是看清自己的实力,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设定合理的目标。基础不好就把每年的目标调低,投入足够的时间。二是方法上化被动为主动。采取多做题或者自己讲出来的方式,选择好的老师听课。另外,最重要的就是信念。
通过面试进入德勤
2004年年底,我在报纸上看到德勤招聘有经验员工的条件,需要注册会计师资格和事务所工作经验,我内心非常振奋。尽管四大在用人选人上会偏向重点院校,但也不是说非重点院校的就没有机会,因为职位需求看重的是会计师事务所的经验、英文能力和职业资格。
德勤的招聘有三轮,第一轮是英语逻辑测试,类似于GMAT题目,题量特别大,和我一起参加测试的有100多人。
第二轮是小组讨论,不到50人。案例是一个英文营销案例,需要先用英文自我介绍,然后小组讨论15分钟,最后小组5分钟英文展示。
讨论时,我们按展示提纲分成了5组,每两个人负责一部分,可是有一组因为没有听清,和我们那组讨论的内容重复了。当时讨论时间过了三分之一,组长和大家确认题目时发现,我们组主动提出说我们来做漏掉的那个题目。这个最终是否是我通过面试时的考虑因素不得而知,但当我做到审计经理,担任小组面试的面试官时,看到参考的评价标准中就有团队合作方面的考虑,如果我的组员中有这样的表现,一定会被考官看到,这种能力也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真正需要的,这些能力和态度是我们在日常做事时需要修炼的,而不是仅仅通过考试就能得到。
第三轮,我遇到一个非常厉害的香港老板一对一面试,他用英文问了我5年的职业规划,我当时回答的是提高专业知识,并且在管理方面有所进步,比如做到审计经理,管理项目等。
在德勤的六年多,我遇到了很多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的同事和老板,经过很多项目的历练,自身得到飞速成长,这一切,都使我终生感激。
一边工作一边考完ACCA
报名ACCA,是想从其他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英文水平。因为ACCA不仅提供了非常完整和综合的财务教学系统,同时还能让学习者拿到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的本科学位和伦敦大学的硕士学位。另外,ACCA的课程和考试设计更像是培养一个战略财务综合性人才,特别是ACCA第三阶段课程,与实际商业环境紧密结合,P4高级财务管理中投资、并购、重组的方案的选择,P5绩效管理中如何进行业绩管理以及P3战略财务分析的模型架构等,都在我离开事务所后的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
其实我的ACCA考试之路并不顺畅,因为四大工作压力很大,复习时间很少,而人生中谈恋爱、结婚、生娃等各种占用时间的事情又接踵而至。这中间拖了几年,第二阶段的科目过了,但是第三阶段的考试一直没有进展。
后来,当时间上可以自己安排的时候,我利用3次考试机会把P阶段的5门课考完了。
考完ACCA以后,我发现ACCA有很多会员活动,比如分享力训练营和涉及许多前沿理念、大数据分析、智能机器人等的专业大咖的专题分享,都给了我崭新的平台。
回首自己的学习历程,我感叹良多。作为渺小的个体,我们被生活裹挟跟着浪潮走,虽然很多事情我们自身决定不了,但还有一些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去改变,考证、考研、出国读书都属其中。
一路走来,我没有读985、211,甚至没有上过大学。我一边读中专一边自考本科,一边上班一边考注册会计师,一边在四大加班苦战一边坚持考ACCA,一边生娃一边读在职研究生,现在一边做技术咨询工作一边坚持编书写论文和锻炼培训能力,这中间的每一个选择和坚持背后的动力不是因为想要考证本身,而是在不同阶段,我都对生活状态有着不同的向往和信念。正所谓“知之深,则爱之切,爱之切,则意之决,意之决,则行之坚”。
感谢遇到的那些老师,你们将复杂的事情用简单的方式表达让我觉得高山仰止;感谢遇到的同学同事,你们轻轻松松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高手模式,让我心生敬意,望而不及;感谢每一个看到我文章的人,如果我的学习之路能给你带来一点启示或者帮助,都将是我莫大的荣幸。
2022年ACCA最新学习资料包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ACC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Bubble

ACCA资深会员,AICPA 会员,美国CPA state of Colorado,财经记者,财务经理,证券分析师,5年海外学习工作经历。10年+ACCA教学经验,能轻松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会计娱乐化,授课方式轻松、互动、高效、减负,成功打造出“谢绝刷题”就能快速学会的学习方式。十数年来让众多学员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