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收入与分配管理
销售预测分析
加权平均法:
其中:Wi为第i期的权数(0<Wi≤Wi+1<1,且∑Wi=1)
移动平均法:Yn+1=(Xn-(m-1)+Xn-(m-2)+…+Xn-1+Xn)/m
Yn+1=Yn+1+(Yn+1-Yn)
指数平滑法:Yn+1=αXn+(1-α)Yn
因果预测分析法:回归直线法
销售定价管理
成本利润率=预测利润总额/预测成本总额×*
销售利润率=预测利润总额/预测销售总额×*
销售定价管理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Q/Q0)/(△P/P0)
筹资纳税管理
VL=VU+PV(利息抵税)-PV(财务困境成本)
权益净利率(税前)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债务利息率]×产权比率
第十章财务分析与评价
短期偿债能力
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流动负债
长期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
权益乘数=总资产÷股东权益=1+产权比率=1÷(1-资产负债率)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应付利息=(净利润+利润表中的利息费用+所得税)÷应付利息
营运能力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营业收入/[(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计算期天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营业收入
存货周转次数=营业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次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平均余额/营业成本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营业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平均余额/营业收入净额
固定资产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固定资产
式中:平均固定资产=(期初固定资产+期末固定资产)÷2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如果企业各期资产总额比较稳定,波动不大,则:
平均资产总额=(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2
如果资金占用的波动性较大,企业应采用更详细的资料进行计算,如按照各月份的资金占用额计算,则:
月平均总资产=(月初总资产+月末总资产)/2
季平均占用额=(1/2季初+*月末+第二月末+1/2季末)/3
年平均占用额=(1/2年初+*季末+第二季末+第三季末+1/2年末)/4
盈利能力
营业毛利率=营业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
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
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
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平均总资产)=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净利润/平均总资产)×(平均总资产/平均净资产)=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发展能力
营业收入增长率=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年营业收入×*
其中:本年营业收入增长额=本年营业收入-上年营业收入
总资产增长率=本年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
其中:本年资产增长额=年末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
营业利润增长率=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
其中: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本年营业利润-上年营业利润
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影响后的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增长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
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
现金流量分析
营业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营业收入
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普通股股数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平均总资产×*
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收益÷净利润
其中:经营净收益=净利润-非经营净收益
现金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所得现金
经营所得现金=经营净收益+非付现费用
上市公司特殊财务分析指标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认股权证或股份期权行权增加的普通股股数=行权认购的股数×()
每股股利=现金股利总额÷期末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股利发放率=每股股利/每股收益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每股净资产=期末普通股净资产÷期末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杜邦分析法
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