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消息

网络错误,请稍后重试

学习码

*请注意区分字母大小写

*请输入正确的学习码

激活成功

领取失败

当前位置:中博教育 > 常见问题 > 国考 | 行政执法类岗位考什么?

国考 | 行政执法类岗位考什么?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1-10-21 14:56

阅读:2652

2022年国考申论科目不同于往年,申论考试按照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和行政执法类职位,分别命制试题。

并且2022年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科目增加了对应的考试大纲。这一类岗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准确理解归纳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对所涉及的观点和事实进行恰当的解释,并作出合理的推断。

依法办事能力——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综合运用恰当有效的方法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实现目标。

公共服务能力——能够全面准确了解公众需求和愿望,灵活运用各种措施和办法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文字表达能力——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其中阅读理解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为常规要求,与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职位差别不大;依法办事能力强调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公共服务能力强调满足群众的需求和愿望,这些其实是对解决问题能力与贯彻执行能力在行政执法领域的细化,体现出这一岗位的特殊要求,但本质还是一样。

注意事项:

申论科目为主观性试卷,所以要求考生携带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指定位置作答,2B铅笔则是用来填涂考号等信息时使用。小博提醒各位小伙伴,一定要提前准备好各类工具,在平时备考时就尽量多全真模拟,避免在这里犯小错误导致遗憾。

国考 | 行政执法类岗位考什么?

行政执法类申论的必考政策:建设法治中国的内容要点解读。

重要概念:建设法治中国

理论背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作出顶层设计,从制度上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了明确要求。

概念解释:建设法治中国,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提升法治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一、 法治建设取得成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探索中日臻完善,全面依法治国在实践中铿锵前行,实现了从“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的历史性飞跃。

1、法律体系已成形。立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前提。我国已经形成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法治政府稳推进。行政机关是执法的重要主体。《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设定的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各级政府公正严明、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已经树立起来。

3、司法改革彰正义。司法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是法律实施的核心环节。司法体制改革进入快车道,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得到有效保障,一批冤假错案沉冤昭雪,阳光司法让公正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4、法治观念入人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真诚信仰。开展全面普及法律知识教育,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得到广泛普及,各项事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明显增强。

二 法治道路如何走

法治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意识形态属性,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必须与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相适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唯一正确的法治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1、法治道路立足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上,很多法治原则和成果,都来源于实践的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重大制度设计,同时也要与时俱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要。

2、法治道路借鉴经验。我国法治道路从无到有,是从一片荒芜中走出来的,没有现成的经验,借鉴其他国家有益的法治成果十分必要。

3、法治道路吸收传统。我国古代法制蕴含的宝贵资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丰厚滋养。

4、法治道路结合德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点。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充分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保障作用,同时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

三 法治中国如何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规500多部,推出司法体制改革举措100多项……进入新时代,法治建设按下快进键,法治中国成为响彻神州大地的嘹亮号角。

1、宪法为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在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上,这次全会强调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使一切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都依法得到撤销和纠正,对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2、立法为先。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立法是法治的“最先一公里”。下一步着重抓住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这个关键,完善立法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同时,不断加强重要领域立法,尤其是加快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

3、实施为公。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是人民群众感知法治建设的一把尺子。领袖指出:“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坚持严格执法,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律师制度,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

4、监督为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马克思曾说:“法官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作为法律实施部门,不受任何其他因素的干扰,依法独立进行公正裁决。全社会也必须增强法治观念,特别是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以及领导干部应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杜绝的特权思想,自觉接受监督。

四、优秀表达背诵:

1、优秀开头段:“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人类制度文明的发展方向,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70多年来,从颁布婚姻法到形成2万多部法律法规,从强调严格执法到建设法治政府,从设置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署到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普法运动到建设法治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恢宏图景不断绘就,法治中国建设伴随着时代号角阔步前行。

2、结尾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承载着亿万人民对公平正义的美好追求,在法治强国之路上不断谱写新篇章。

推荐阅读:

国考报名前需要准备哪些资料?

国考报名详细流程

好好学习,充实自己,为你答疑!
注册有礼
购课咨询
学员服务
免费通话
申领资料
在线咨询
+
中博教育·免费咨询
输入您的手机号,点击“免费通话”,将接到中博咨询老师的电话,请放心接听,该电话完全免费
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

获取2025年学习资料包

了解更多我们的课程,填写信息得学习资料包
姓名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您想获取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