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A讲师好书推荐:《非暴力沟通》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21-10-11 14:34
阅读:756次

最近的教研答疑工作让我很受启发,这让我想到前段时间读过的一本书叫《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讲的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请求,又不让对方感到攻击性。这里摘录三个要点,分享我读这本书的体会。
因为疫情原因,ACCA大量授课转移到线上完成,这样逐渐形成大量线上答疑工作,学员通过线上提问,答题老师线上完成一对一解答。但答疑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如下问题:【点击免费下载>>>更多ACCA学习相关资料】
某题不会,解答一下
给一张题目图片,写出正确答案
某题没明白,再讲一遍
不知道你有没有感受到,类似的提问方式,都是一上来就给答疑老师安排工作,没有对自己的疑惑点进行描述,答疑老师根本不知道应该从什么角度入手,解决学生的什么问题,潜台词都在说“你不是答疑老师嘛,那我来考考你,看你到底会不会”。
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看来,这不仅仅是一种错误的沟通方式,它也是一种隐性的语言暴力。作者对语言暴力的定义是,让别人遭受到精神伤害的语言,比如前面咱们说的这些,带有挑战性的提问方式。
这本书作者认为,只有当我们去掉语言中的暴力,我们的沟通才能成为真正的有效沟通。有效沟通就是既能真实地表达你自己的诉求,同时又让对方觉得受到尊重。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可是具体怎么做呢?其实原理并不难,关键是要在几个重要的维度上进行区分。
第一个重要的区分:区分观察和评论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观察是客观地描述事实,而评论是主观地对你看到的事实进行评判。举个例子来说,“我觉得这个题目有问题”——然后带有倾向性地描述了题目的问题。这就是一句评论,评论是一个人主观的看法,而不是客观事实。
第二个重要的区分:区分你的需要和别人的责任
还以答疑为例,答疑老师没有按学员的需求,把题目完完整整做一遍,而是让学员提出更具体问题,遭到学员的投诉。学员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希望别人因此付出代价、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变行为。
但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作者认为,我们有更好的沟通方式,学员针对性地提出具体问题和疑惑点,答疑老师给出相应解题思路并点出相关知识要点。在这种表达中,提问者表达的是,我的需求是这些,在你的责任范围内,最好能解决我的问题。这种沟通方式为什么更好呢?
作者是这么说的:如果我们通过挑衅来提出自己的需求,人们的反应常常是逃避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提出具体需求,其他人就会根据具体需求作出积极回应。我们把自己的需要描述得越清楚,对方越有可能找到方法来满足我们的需要。
第三个重要的区分:区分请求和命令
请求是提出的某个指令,别人可以选择做或是不做。而命令提出来,别人必须执行这个指令。这本书的作者认为,非暴力性的沟通,应该接纳一种可能性,就是你提出的行动指令可能被对方拒绝。
比如学员所问的问题超出了答疑范围,答疑老师有合理的拒绝理由。而学员用投诉方式达成的请求,其实是假请求,是伪装成请求的命令。答疑老师面对命令会怎么样呢?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服从;一个是反抗。所以给别人提出命令,是非常容易造成冲突升级的一种沟通方式。
好了,总结一下,我跟你分享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给我的一些启发。看了这本书,我意识到在沟通的时候,我们在提出自己请求的时候,不要把对方自动划为敌人。在不知不觉中指责别人、让别人为自己负责,或者命令别人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以此来满足我们自己的需求。这些都不是好的沟通方式。而真正好的沟通,应该是在表达自己需求的同时,让别人也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选择的自由。
作者介绍
•Karen
•ACCA会员,CMA会员
•东南大学会计学学士
•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应用会计一等学位
•伦敦大学会计专业硕士在读
•中博教育MA PM全职讲师
•曾就职于马来西亚某上市公司任财务经理
推荐阅读:【ACCA讲师好书推荐:《如何学习》】
2022年ACCA最新学习资料包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ACC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