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备考3大坑:瞎做题,老抄书,拖延症晚期!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1-07-14 10:16
阅读:2517次

CPA作为一项国内高端证书,科目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想成功通过全科目的考试是一条漫长的奋斗之路。考生或多或少的都会遇见瓶颈,不管花多少时间去备考,若是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最终都可能什么都没有学进去,从而中途掉队陷入误区。今天就来给大家盘点一下CPA备考中容易踩的3个大坑:瞎做题,老抄书,拖延症晚期!
一.题海战术真的有效吗?
在备考CPA的时候,很多同学还信奉着一句老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因为感觉自己掌握得不扎实,于是就用了一个传统教育的笨办法:题海战术。可注会考试既不是高考也不是考研,大量刷题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道理,当年中高考我们都爱用题海战术,是因为这些考试都是求高分,是一种精益求精。而现在CPA只要求60分及格,这并不代表它简单,反而恰恰意味着它是更加困难的,也更加考察的是我们对它的理解程度,而有些同学的刷题完全没有提高自身理解。【点击免费下载>>>更多财CPA相关资料】
当然,刷题能够对学习产生正面效果,但很多同学并没有找对方法。bt学院里有这样厉害的考生:他们的刷题强度并不是很大,进步却很快。相反地,很多考生不仅效率低,还学得累,这就是用着错误方法的缘故。
同样是刷题,我们究竟和大神差在哪里??
这么一比,是不是觉得我们普通学生太实诚了呢?大神刷题时,其实真正用来做题的时间并不多,更多时间都是在整理错题和巩固新题上,所谓温故而知新,像这样刷题,就像把砖头垫在脚底下,一步步踏实地前进。
而很多考生刷题是盲目的,打开题就做,做完对个答案,感觉好像看懂了就放下了。这么做题会非常累,可是实际上却没有把题量化为分数,纯粹是自己感动自己。
所以说,刷题一定要讲究方法,千万不要觉得刷题能解决一切问题,理解才是重中之重。不要怕麻烦,错题整理一定要做起来。
二.太忙≠没时间学
每5个放弃的CPAer,其中就有3个都是因为时间不够用。BT的老师和班班们经常会遇到备考同学的求助,大家的表达不同,但反馈的都是同个问题:“我的时间总是不够用,想复习也没时间复习,怎么办?”
就像下面这位同学,就因为工作太忙,碰到了这个问题。
如果工作太忙时间不够用,该怎么挤出时间呢?你需要抓住这些时间:
碎片时间
太多时间正在悄悄溜走:吃饭的时候,可以拿精粹背几个考点;上下班通勤路上,可以不开屏幕,听课程音频;这些时间不利用也是白白浪费,一旦抓住,每天可以多1小时备考时间!
早起时间
熬夜伤身,早起健身,早起既能挤出时间,也是自律的表现。如果连起床都掌控不了,还怎么拿下考试呢?
周末时间
你可能会问:周末不是时间充裕吗?错,周末以及全职备考的一天,恰恰是大量时间流失的时候。正因为你觉得时间充裕,所以反而一直浪费。
对一天时间最好的安排可遵循「三八理论」分配:第一个8小时是休息睡觉;第二个8小时是生活时间;第三个8小时用于安心备考。
三.学不会需要抄书吗?
有一位学员曾在后台发问:疑惑于感觉听课的时候自己好像都听懂了,可是课后却忘得一干二净。
沟通发现,这位同学经常会用抄书的方法来学习。有一句老话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抄书会对大家的理解产生正面影响吗?
其实答案是恰恰相反的,抄书几乎等同于浪费时间。前面也说过了,在CPA中最重要的还是对知识点的理解。而在抄书过程中,你会觉得“好像不容易犯困了,精神也集中了”,这是说明抄书适合我吗?其实并不是。
这其实正说明了你在抄书过程中没有去思考,我们复习时看书会容易困,就是因为我们大脑持续理解知识点感到疲劳,而大部分人抄书过程中,只是重复一种机械动作,脑子并没有跟着自己的手,因此抄书只是无用功。
想要破解“课上听懂,课下不懂”的难题,还是应该把知识点结合真题去理解,如果个人理解力比较差,可以把讲义上的知识点直接写到题目旁边,参照着看。
距离今年的考试已不到50天,如果你还在以上3个大坑里蹦跶,那就真的容易来不及。及时弃坑,才能给顺利上岸增添更大的筹码!
推荐阅读:【中注协政策:适时调整考试次数,CPA或一年多考?】
2022年CPA历年真题+解析+考试大纲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ICP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Catherine

ACCA会员,澳洲新西兰皇家会计师协会ACA会员,曾任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商业&税务咨询,参与过世界头部企业税务筹划和抗辩案例,多年新西兰事务所会计&税务咨询及金融工作经验。 6年+财经培训经验,现任多所知名高校ACCA/CPA/CMA方向班特邀讲师。温柔耐心,逻辑清晰,亲和力极强,崇尚清新和技巧型风格,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掌握知识点和考试技巧,在国外国内多地的经历让授课更加立体生动,善于将中外税法串联起来,同时传授实务经验,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学生介绍实习工作;是学生眼中的成长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