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A®考试知识点:什么是影子银行?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1-06-24 17:33
阅读:2110次

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
影子银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和高杠杆。
国内的“影子银行”,并非是有多少单独的机构,更多的是阐释一种规避监管的功能。
如人人贷,不受监管,资金流向隐蔽,是“影子银行”。几乎受监管最严厉的银行,其不计入信贷业务的银信理财产品,也是“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有三种最主要存在形式:银行理财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产品和民间借贷。
“影子银行”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所出现的一个重要金融学概念。
它是通过银行贷款证券化进行信用无限扩张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核心是把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
这种信贷关系看上去像传统银行,但仅是行使传统银行的功能而没有传统银行的组织机构,即类似一个“影子银行”体系存在。
而住房按揭贷款的证券化是美国“影子银行”的核心所在。
这种住房按揭贷款融资来源方式的改变,不仅降低了住房按揭者的融资成本,也让这种信贷扩张通过衍生工具全球化与平民化,成了系统性风险的新来源。
美国“影子银行”产生于20世纪60—70年代,这时欧美国家出现了所谓脱媒型信用危机,即存款机构的资金流失、信用收缩、盈利下降、银行倒闭等。【点击免费下载>>>更多CFA学习相关资料】
为了应对这种脱媒型信用危机,不仅政府大规模放松金融部门的各种管制,而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成一股金融创新潮。
各种金融产品、金融工具、金融组织及金融经营方式等层出不穷。
随着美国金融管制放松,一系列的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影子银行”体系也在这过程中逐渐形成。
比如,在各类金融产品中,美国衍生产品和结构性产品发展更是远远超过传统金融产品。
截至2007年底,传统金融产品总值约为70万亿美元,1999年至2007年间,其年均增长为5.9%。
而衍生产品名义合约额超过了165万亿美元,其年均增长为21.7%。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展室主任易宪容给出如此定义。据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2013年估计,其规模达到8.2万亿元人民币(合1.3万亿美元)。
不过许多分析师表示,真实数字要高得多,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估计,中国影子银行业规模为2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0%。
“影子银行”有几个基本特征:
第一,资金来源受市场流动性影响较大;
第二,由于其负债不是存款,不受针对存款货币机构的严格监管;
第三,由于其受监管较少,杠杆率较高。
在中国的市场现实中,影子银行主要涵盖了两块:
一块是商业银行销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的类信贷类产品,比如信托公司销售的信托产品,另一块则是以民间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体系。
其中,规模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是“银信合作”,银信合作的信托方式属于直接融资,筹资人直接从融资方吸取资金,不会通过银行系统产生派生存款,这样就降低了货币供应的增速。
同时,银行通过银信合作将资本移出表外,“减少”了资本要求,并规避了相应的准备金计提和资本监管要求。
另外,信托公司资金大量投向各级政府基建项目,形成集中度风险和政府融资平台违约风险。
2022年CFA®最新学习资料包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F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Lucy

FRM持证人,CFA持证人,CICPA会员(注册会计师),ACCA会员,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17年财务从业者,从事金融证书培训5年有余,授课紧跟当下热点话题,能迅速与00后学员找到共同话题引起共鸣,直播幽默有趣,被学员亲切的称为“女明星”。上课逻辑清晰,有条理,能帮助学员快乐学习的同时又能迅速掌握知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