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怎么算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20-12-17 16:06
阅读:8672次
(一)直接法(税法口径的利润)
1.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①收入总额
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其他收入等
②不征税收入
财政拨款、预算内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与生产经营无关。
③免税收入
国债利息收入,股息、红利等。
④准予扣除项目
基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其他支出。
特殊:公益捐赠、招待费、广告费等。
⑤不得扣除项目
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等。
⑥资产税务处理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⑦亏损弥补
(先补亏)连续5年。
2.税前补亏
(1)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2)弥补亏损期限是自亏损年度报告的下一个年度起连续5年不间断地计算。先亏先补,后亏后补。
(二)间接法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会计利润+调增:
①不能扣除的项目金额(税收滞纳金、罚款等)。
②超过税法规定扣除标准部分的金额(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等)。
③未计或者少计的应税收益。
会计利润-调减:
①允许加计扣除的费用(研发费用、残疾人工资等)。
②减税或者免税收益(国债利息等)。
③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额。
免费领取 2025年证书课程学习资料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证书课程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Jeff

曾任职于新加坡 H.H.Robertson (SEA) Pte Ltd会计、新加坡Gardien Group 财务主管/总账主管,负责公司的全套财务工作;回国后曾就职于某服装有限公司总会计师,熟知成本分析及控制,财务运营与内部控制,外审与内审的管理等。

免费直播
麦当劳的供应链管理

06-08 19:00-06-08 21:00
观看回放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效应

04-13 19:00-04-13 20:30
观看回放“生产”中的管理会计在“生活”中的妙用

03-30 19:00-03-30 20:30
观看回放热门阅读 相关阅读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