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CFA®:拼尽全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20-09-25 15:20
阅读:2071次

打算考下CFA®证书,要从大三开始讲起。
当时精力旺盛、傲气凌人,总感觉自己可以拿下一切,对大学课堂的不屑一顾,让我总想通过学校之外的途径提升自己。
那一年正值欢乐颂热播,不知是喜欢刘涛,还是喜欢安迪,抑或是对那种精英生活的向往,让我一个管理专业的学生迷上了金融,从咨询到报名,我可能只用了一天的时间。
后来,学雅思准备出国,再后来准备保研……一拖再拖,等我真正打算把精力花在CFA®备考的时候,已是大学毕业。
那年暑假,从河南到北京,二十天的封闭式学习,也并没有不适应。当时玩心大,每周的休息时间,总会和室友相约北京景点,当然,也经常和室友约饭撸串,甚至嘲笑南方人对北方澡堂的窘迫。而在课堂上的精力,远不如在景点来的旺盛。
虽然有明亮的教室,凉爽的环境,老师的全心投入,但那些全新的名词,和现实生活并不那么贴切的释意,一串串英文单词,让我听一会儿就昏昏欲睡。在后来的反思中,我感觉自己只听懂了老师讲的百分之三十。
研究生的生活十分忙碌,我再次把CFA®学习落下了,也慢慢地把那可怜的百分之三十又还给了老师。直到研一寒假,我报名了2019年12月的考试,才真正开始紧张起来。
那年寒假,学校室友陆续回家,只剩我一个人每天都在学校和大学城来回穿梭。每天七点起床,正好赶得上九点的课程,下午六点下课,辗转几趟地铁后又来到健身房,赶完每天的行程后到宿舍差不多正好十一点。
奇怪的是,这一次学习中我竟能听懂大半,课堂上跟老师的积极互动也让我不再有困意,听不懂的地方做了标记,趁着下课赶紧去请教老师,听懂了,便觉得有趣了。这次,差不多吸收了百分之七十。
系统的备考时间差不多是从八月份开始的,当时心里慌得不行,我还发微信问过老师,我说现在开始复习来得及吗,我记得很清楚,老师回复说:“勤奋的话,来得及。”我当天就设立了详细的备考计划。
八月到十月系统地消化所有知识点,十一月开始写课后习题和模考题,最后留出一周再次过下知识点。整个复习期间,我早上七点的闹钟再没关过。
那学期学校的任务很紧张,我想尽一切办法压缩时间,把时间掰碎了利用,上午CFA®学习,下午看论文写论文。在学校里,所有的同学都在铆足了精力看论文写论文,仿佛就我一个“不务正业”在做的其他事情。
在一级考试中,财报是很多考生的大敌,对我也是。繁碎的知识点,绕人的计算题,有时会让我晕头转向。这时候,梳理财报知识点很重要,相关考点我记了十页笔记,非常清晰得把财报给串了起来。
由于进度问题,我练习课后习题的时间只剩十五天左右,因此我放弃了维持了二十年的午休习惯,勉强保证了每天十三个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不看手机,不跑神,不跟别人过多交流,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
晚上从图书馆回宿舍时偶尔碰到同学,总会被问到论文准备得怎么样,当我回答我在备考时,他们总会惊讶的问:“你怎么还在备考?”
在我同学甚至老师看来,一个学习管理的学生花费大把时间在金融上的确难以理解,毕竟我们的第一重任是完成论文研究。我就这样在没人理解的状态下艰难地走了两个月。
在考前那天晚上,我心里的感受竟然是激动、兴奋而非紧张。我想,这一切终于要暂告段落了。考完的那天下午,我看着夕阳,心里想着,“所有的优雅从容,背后都是竭尽全力的坚持”。
等成绩等了一个多月,出成绩的那天,甚至紧张得吃不进去饭,我明知考试发挥不错,但也不敢随意自大。
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师兄发来链接说可以查成绩了。我独自走进房间,默默祈祷了一会儿,输入账号密码,先看到了passed,还来不及看具体成绩,就哭了出来,边笑边哭,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一路走得有多不容易。
也许有的人通过一级考试只看了一个月的书,也许有的人只是练习了课后习题,也会有很多人认为一级很容易。当然,我现在也会认为一级的知识点相对基础,但这条路,走得并不容易。我十分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
2022年CFA®最新学习资料包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F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Jason

FRM持证人,AFP会员、CFP会员、高级注册信贷分析师,十年金融行业从业经历,超八年执教时长,熟悉金融市场,有丰富的投资实务经验,长期从事股票、贵金属、期货、期权投资。曾荣获“上海市十佳融资服务之星”奖“2012上海金融服务精英赛创新奖”。现任中博教育CFA/FRM教研中心研究员,负责各级别课程的授课和网络课程录制。 上课幽默风趣,善于把枯燥的金融知识融入段子中,寓教于乐,同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给学员扩展视野,了解更多金融行业。历史教学过程中共带出的38名优秀学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