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位申论大神的高分经验谈。
公考成绩出来了,看到申论85分的那一刻,内心终于觉得释然了,两年的公考路虽然艰难,好在现在有了回报。
之所以重点强调申论的分数,是因为曾经的我总是栽在申论复习上,临时抱佛脚和突击背诵的复习模式得到的是惨不忍睹的申论成绩。
好在我及时觉悟并总结了申论复习经验及答题方法,才得以轻松应对申论考试。
这三个要点不仅仅是复习方法更体现公务员考试的复习思维方式,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一、擒“贼”先擒“王”—如何快速准确处理申论材料
申论考试中,材料的处理能力是高分的重要保障之一,不仅仅是因为时间有限、申论材料文章较多,更是因为处理材料的能力直接决定你答题的档次。
如何在申论复习中,提高处理材料的能力,如何快速抓住材料重点和关键句,是关键。
【重点词】一般材料中都会有特色的重点词,提示该材料的内容、观点、角度或者方向。
这些重点词是提高阅读速度的捷径,一定要注意辨识出来,节约处理材料的时间。
【关键句】在材料里,一般大都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者文章结尾达到总结或者概括性作用,也有的会成为段落中心句子,点出段落主题,揭示段意,让段落有了启程转轴的意思!
而可以突显材料层次分明的更为明显的句子那就是带有一些转折的关联词或者包含着前后对比的句子。
【做标识】是为了加深对材料内容的印象使得尽快理解出材料的内容,所以考生对于关键的词和句子应该养成边读边用自己习惯的形式来做一些记号。
例如:画圈、画线。这对于内容理解就有了比较明晰的自然段、层次,考生也可直接在后面用简短的词、句做标识。这样做还可以减轻第二次阅读的负担,达到时间节省。
另外,手上的教材可以帮助你形成更为系统的体系,形成更高角度的格局,提高复习效果。
在基础备考阶段,《申论全考点详解教程》对于基础知识和申论思维角度的解析比较*,并且熟练的掌握各种题型,对精选习题加以强化的练习,达到巩固复习效果。
平时多关注:人民日报—社论(必看)、新华网网评栏目(必看)、红旗文稿、经济半小时、焦点访谈。
二、万变不离其宗—如何提炼主题和关键思想
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考生已经提取了大量的要点。可整体看申论材料结构比较混乱、内容多且庞杂但其主要反映的主题内容一定是统一的。
它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同一个主题的思想或者说是一个主题思想在不同方面的体现。*为常见的有以下三个:
【理论性较强的材料】像此类文章需平时需多加关注时事政治,虽然出现的机率较小,文章字数也不多,但是往往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因为这些材料的来源主要是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会议精神及*重要领导人的发言,而这些材料里是含有详细的计划和切实的可行性,同时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等特征以及辐射全文的中心!
【纯事实类的材料】这种比较好辨认,具体接收某个事例或者现象,文字都是在叙述现象或事件本身,有时也会有概括性的句子夹杂其中,比较好辨认。
处理这类材料不拘泥于细节和事件本身,把握好整个事例所要说明的问题就行。
【叙议结合的材料】这类材料比例*大,也容易单独成题考察考生对单个材料的处理能力。
它既有具体细节的记叙,又有议论和说明总结性字句。根据题目的需要,快速找到对应的段落即可。
三、勤写文章练题感,需到用时手拈来
真题训练是申论复习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然而很多考生在此阶段容易犯的错误是看的多写的少。
重视在搜集信息的基础上冥思苦想但不重视实际练习,重视形成观点而不重视文字表达。
可是很多时候在心里想解题的思路和真正动笔写是不一样的,因为也许在大脑里想的写作思路比较明晰,但是,真正动笔写的时候却写不出来了。
由于申论考试是材料阅读与文章写作是合二为一的,因此,在模拟训练阶段,一定要真正动笔去写。
在动笔写文章的时候,要注重文章的整体结构和逻辑思维。
比如文章的开头一定要出彩,要能立马抓住阅卷老师的目光。
结尾部分要能做画龙点睛式的总结,这就需要我们在平常阅读相关报刊文章时多留意作者的开头和结尾语言组织。
对于其中独特新颖、有借鉴性的部分可以用专门的本子摘抄出来,并进行分类记录,以供自己写文章时借鉴运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不断地动手练笔,才能在写作过程中逐渐培养题感,掌握写作的奥秘,使自己适应申论考试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