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润教育企业家榜单发布折射职业教育领域新趋势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20-04-13 11:02
阅读:1671次
《2020胡润百学·全球教育企业家榜》日前发布。这份榜单统计了截止2020年3月20日,全球教育领域里财富达十亿美金的企业家,共有来自7个国家、10个城市、15家教育企业的19位企业家上榜,他们的财富总和达到3850亿元,平均财富203亿元,平均年龄55岁。上榜的中国教育企业家有12位,占总人数的比例超过了6成,且在前10名中占据了7席。
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官胡润表示:“虽然知道中国家长非常重视教育,从古到今,在中国,教育是人们获得尊重的重要途经,但很多人会比较意外,中国在全球教育企业家中占六成多这么高,而美国英国作为全球教育枢纽,一个教育企业家都没有。”
媒体注意到,从《2020胡润百学·全球教育企业家榜》上榜企业家所在的细分领域来看,从事职业教育的最多,共有5位。教育改革带来了很多机会,尤其是职业教育,已经被摆在了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工作基础。
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职业教育具备较强的应用性,其目标在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培养,职业教育要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提供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就需要调动社会多方力量,特别是企业的全面参与。从过往的实践来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因为学校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企业具备完善的就业指导,校企合作可以优势互补,对接学校和企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及发展空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指出,企业应当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以财经人才的培养为例,中博教育基于自身在财经教育领域多年积累的资源及经验,将ACCA、CMA、CFA®、FRM®、CIMA等高端国际财会、金融类证书引进了高校课堂,并积极助力院校培养与财会、金融国际化教育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对接国际化教育体系,同时推荐高层次、高素质的师资到院校授课或担任实务导师,为院校的师资力量提供了有力的补充,同时为会计学专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人才培养过程中,中博围绕“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五个精神,协助高校推进财会、金融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帮其制定适应于现阶段社会发展的财会、金融类专业教学综合改革方案。
截至2019年12月,中博教育已与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吉林大学等在内的近360多所国内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具备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素质财经人才。
这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也获得了教育部的认可。2018年4月,中博教育申报的包括"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培训"和"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三大类共计185个立项项目,经过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专家组的严格遴选,最终全部通过教育部评审。
2019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有关企业支持的2019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的函》中,中博教育申报的项目中有75个获批立项,中博将在多个专业方向联合有志于相关专业教学改革的高校,共同制定并推进适应产学合作的教学改革方案,支持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专业综合改革。
这种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除了在高校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方面到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外,还帮助很多学生建立了扎实的专业技能,许多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全面的财会专业知识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进入职场后凭借专业素养获得了雇主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