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与金融开放的关系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20-03-13 18:03
阅读:934次

1.近代开放对传统金融形式的解构
1842年,第 一次鸦片战争以后签订了《南京条约》,西方商品和生产方式开始进入国门。1845年,英国银行也进入了中国。当时,中国传统的生产方式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当时的手工业也是非标准化的,就是说中国每位工匠生产出来的东西都不一样。现代工业是标准化的。非标准与标准的产业组织形式需要不同的融资方式,即大产业需要大资本,小农需要微型金融和零星的贸易融资。
当时的中国大致存在两种金融经营组织形式,一种叫票号,一种叫钱庄。钱庄是吸收老百姓的余钱来放贷,基本就是现在所说的小额贷款。票号则基于贸易融资,因为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跨地区之间的商业往来,随身携带现金不安 全且成本高,所以就搞出了一种金融创新,使得两个地方见票即付,这就是票号。但是这两种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金融组织形态,都不适应现代大工业发展的需要,于是就出现了外资银行。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新的金融需求和服务的出现,一定会使传统金融行业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匹配的行业全线崩溃或者全军覆没。大家可以到山西平遥去凭吊中国传统金融旧址,那里曾经有那么多票号,后来为什么会消失呢?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发生了“自强”运动,现代产业形式兴起,配套以现代金融需求。于是,1897年中国人仿照现代银行业,建立了第 一家中资银行,即中国通商银行。此后又有了官办的金融机构,戊戌变法以后的户部银行、大清银行,与各地新兴的民营银行一道,构成了中国现代银行业的前身。
2.金融必须适应实体经济需要
有什么样的产业就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一个例子是实体对金融的现实需求。近期到江苏做了一次调研,有一家生产工程机械的著 名企业,为适应全球化经营和产能合作,在南美洲设立自己的生产基地,适应当地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生产并销售自己的挖掘机。但是,该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大型工程机械单个设备价格较高,当地很多人想用但是买不起,怎么办?一种金融形式就应运而生,即有限牌照银行,实际是融资租赁公司,以租赁方式向当地老百姓、当地工程企业提供相关服务。该企业面临的需求是:在汇兑环节上,设立银行的注册资本能不能出境?银行业监管部门能否同意一家实体企业在海外建立一家金融企业?我的回答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此类需求本应该满足。
另一个例子是不同的金融形式服务于不同的产业形式。什么样的产业就会有什么样的金融配套,实体经济部门随着自身业务拓展,会发现具有符合自己需要的某种金融服务或者金融产品。比如银行业是不适合科技创新的,因为银行做的是资产负债业务,吸收存款是银行对公众的负债,它所放贷款是银行的资产,于是就变成它由金融中介配置资源,并进而成为给予刚性兑付的金融资源配置模式。贷款有可能收不回来,但是银行对存款人的承诺一定要履行,这就是刚性兑付。需要注意的是,银行业务一般不适用于科技创新,这是因为,从事资产负债业务的银行的本能是审慎经营。这种谨慎在于担心贷款会收不回来,会变成坏账。所以银行一定要检验贷款人的历史,检验贷款人有没有收入,有没有抵质押品,有没有其他动产或者不动产,或者有没有担保,也就是一旦贷款人还不了钱,有人可以提供代偿,而这些安排是不适合科技创新的。如果一个人来找银行,说银行要求的东西他一个也没有,他没有收入证明,没有以往信贷记录,没有纳税证明,他只有一颗聪明的脑袋,他可以搞科技创新。对不起,银行当场就会请他回家,因为他过不了风控评审,过不了检验模型。当然这类融资现在是有的,比如天使投资、VC(风险投资)等。这个逻辑是什么?投十单,九单赔了没有关系,只要有一单赚了,就覆盖了前面所有的成本,还有外带的收益。但这不是银行,银行要是这么干,那就会坏账横行。所以,某一种生产函数、生产形式,一定需要某一种金融配套。而一个经济体内所形成的金融形式,恰恰符合了要发展的生产方式。
免费领取 2025年生涯测评学习资料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生涯测评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Jeanne

2001年从事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有多年全英文授课经验。上课中能够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来把握课堂节奏,做到因材施教。2007年开始教授ACCA课程, 多年的教学经历帮助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做题形式。 在生活中爱好阅读,在阅读中增加自己的知识,同时也能将很多在阅读中了解到的知识以及有趣的故事能够应用到我的课堂里面,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喜欢旅游,希望能够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