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女孩一次过CPA五科,这4个经验值得一看!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12-31 11:12
阅读:2415次

学习时间不够,于是早起熬夜,把日常生活压榨得只剩下知识点;
加班回到家完全累瘫,刚休息没多久,又投入了CPA的战斗;
为了备考而死命刷题,刷得想吐,咬咬牙努力继续坚持;
这些都是我们CPAer的备考真实写照。终于在2019年末,收获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成果。
今天,小编带来一位“一年过五科”的CPA学霸的亲身经验:她在同时考研和CPA的双线备考下,成功突破自我,一年过CPA五科!
她的“开挂”备考效率是如何做到的?
她透露道:这4个经验非常有效,每个同学都可以借鉴学习!
01
曹同学:4个方法让我过五科
先附一哈今年的CPA成绩单:
2019年的本人是一名CPAer + 考研狗,大概今年四月份开始备考cpa到12月21日研究生初试,我都在死磕这两座“大山”。(去年报的上财,几分之差落败…)
直到前几天cpa成绩出来,结果是过了五门,财管57.25惜败。研究生初试成绩尚未得知。
自己手绘思维导图
第一年备考cpa总归紧张,更何况6门,所以计划中没给自己留休息时间,在学校旁租了个房子就开始干了,每天处于早晚背英语,白天看cpa网课+刷题的节奏,好歹是熬过来了啊哈哈哈,结果也还算可以接受。(财管挂了使我愤愤不平,明明学的良好嘛。。)
CPA课程大概前后刷了三四遍的样子,直接去做历年真题。对我来说痛苦的不是接收消化知识,而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和消耗,导致我那段时间的体重直线下降五公斤左右,感觉一阵风就能刮跑。
有一些朋友来问我经验,我觉得有几条还是挺值得碎碎念的吧(在诸位大神中间班门弄斧了):
1.树立牢固的心理边防
因为直接影响我们执行力的因素就是内心诉求,所以要经常性提醒自己:我没问题我可以的blabla… 那段时间我甚至觉得自己背负着上帝的使命(有点智障)。
鸡汤文也可以偶尔看一看,我考前一周压力巨大的时候每晚都会搜一搜某位年轻的会计讲师的微博看看他的鼓励,有时鸡汤带来的正能量真的强劲,毕竟带着动力学习效率更高嘛。
2.制定学习计划
这个对我来说太太太重要了,大到每个月,小到每一天,我都要时刻知道自己干了点啥(以防自己偷懒或者自我麻痹),到了后期更是会细细安排自己每天的学习任务,然后严格执行。我会经常翻看自己的计划表查看进度,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可能也有人觉得制定计划太详细反而弊大于利,这个还是视个人情况而定,并不一定要死抠我今天学了几页几页什么的,不过至少每周的任务还是要明确,比如大概进行到几章了,题目有没有跟上,以保证自己的进度在掌控之中。
积攒了无数笔记~
3.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
众所周知,CPAer不需要歌舞繁华,我们要安静!安静!安静!我个人学习时的状态是一匹热血孤狼,谁挡谁死(哈哈哈哈开玩笑)!
今年果断跑去上海租房子,每天两点一线的教室—出租屋,几乎没有娱乐生活还没有男盆友,只有CPA和初试题目陪伴我。现在想想很凄凉,但当时骄傲得很呢还~我觉得世界都是我的。
4.课程选择和刷题
这个选择也视个人情况而定,无论你选择哪种,务必多!听!几!遍!CPA考试毕竟偏理论化,需要理解和记忆,所以蜻蜓点水式听课不可取哦(除了某些考霸大神)。
再说刷题部分。AVbody都知道历年真题的重要性,题目刷不到位,理论背的再熟也是纸上谈兵。拿战略这门来说,每年考试都有一定套路和趋势,通过真题可以准确捕捉到这些信息。而有些人把整本书快背下来了,最后仍然以不及格收场…
其他科目也是一样,无论是计算型科目(财管税法)还是理论体系型科目(会计审计经济法战略),历年真题尽量4遍,只能多不能少!(同理,考霸大神除外)
不知不觉就写完了几个笔记本
通过五个月的死磕,好歹考完了。考试两天我喝了八瓶咖啡️,想想都惨烈…之后休息了两天火速投入考研复习,可能有了去年的底子,即使还是好累,但真是比CPA舒服多了!!起码我不用再接收新的知识了对吧!
目前在准备复试,希望今年的努力再给我一个大惊喜~
CPA考下来多少钱,10S算出来!
2022年CPA历年真题+解析+考试大纲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ICP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Catherine

ACCA会员,澳洲新西兰皇家会计师协会ACA会员,曾任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商业&税务咨询,参与过世界头部企业税务筹划和抗辩案例,多年新西兰事务所会计&税务咨询及金融工作经验。 6年+财经培训经验,现任多所知名高校ACCA/CPA/CMA方向班特邀讲师。温柔耐心,逻辑清晰,亲和力极强,崇尚清新和技巧型风格,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掌握知识点和考试技巧,在国外国内多地的经历让授课更加立体生动,善于将中外税法串联起来,同时传授实务经验,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学生介绍实习工作;是学生眼中的成长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