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三年最终选择公考,为何那些毕业撕书年轻人,还是选择了考试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19-12-05 17:04
阅读:2897次

撕书是每个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必做的一件事。不光是为了“解气”,更是摆脱学习的一个仪式。还记得当年,曾经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要学习了,再也不要考试了。
然而事实却是,越来越多的职场人正疲于考证、考研、考公。
从2014年到2019年,数十万计的人报考公务员,其中最热的职位比率达到了 ,在这群人当中,有一大部分人来自于在职人员。
1.考不完的试,考不上的命
如今“考试”市场异常火爆。
雅思、研究生、教师资格、导游资格、公务员、ACCA、会计初级……无论是哪个行业,那种考试,参与人数都逐年递增。
刚刚过去的国考,考生们把申论题目“莱康村”顶上了热搜。ACCA考试结束没多久,网上就开始疯狂讨论成绩查询的问题,又是一波热搜警告。
社会上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迫使年轻人把注意力转移到考试上。想提升学历,就去考研究生;想进入公职机关工作,就考公务员;怕自己找不到工作,就考教师、幼师资格证傍身;想升职想进步,就学ACCA提升能力。
为了求职、或者入行后需要证明资质,各行各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也在各种折磨你。
比如我国考证界最出名的三座大山:
2019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CPA)报名人数高达173.15万人;
无论司法考试,还是现在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一般都是10%左右;
教师资格证考试,今年全年报名人数更是达到近900万人,下半年考试报名的时候,官网都被挤崩溃了。
即使这样,年轻人的考试热情依然不减,反而每年更多的人进入考证大军。这一群人里,不乏已经上班的在职人员。
2.对生活现状束手无策时却还有一场考试可以指望
刚毕业还不懂生存不易的道理,只有辛辛苦苦上了几年班,才知道生活不易。所以大波的在职人员成了考证党。
前两天同事安安辞职了,临走前跟我道别,说不想在北漂了,在北京这些年风里来雨里去拼死拼活也买不起一套房子,年纪大了,该回家了。
安安毕业于某985大学,一毕业就北上拿到了四大的offer,这三年他从A1晋升到了S1,工资从1万涨到了2万,可谓是风光无限。
年轻敢谈梦想,尚有力气打拼。可是转眼间安安也三十岁,一起来北京打拼的同学有的回家娶媳妇儿生孩子成家立业,有的嫁了北京人从此扎下了根……看到朋友幸福安逸的生活状态,他在15平的狭小出租屋里,久违地对回家工作有了一丝期待和希冀。三十岁真是个尴尬的年纪,说上不上说下不下。
于是他终于做了个决定,回家考公务员。回到年迈的父母等身边,过安逸的日子。公务员在体制内工作稳定,不像私企没保障。福利待遇不差,又能回乡陪伴父母。
当你面对生活现状束手无策,却还有一场考试可以指望,那当然应该全力以赴。
经历过职场社会上的不公平,有这样一个公平的机会可以改变现状,当然会义无反顾地去尝试。
3 考试考证真的有用吗?
所以考试、考证真的有用吗?
公务员另当别论,其他的资格、证书真的能帮助起到提升的作用吗?
在当下,职场上能证明自己的资本永远都不会嫌多。人人都考,自己不考的话不就被落下了吗?不管怎么说,至少HR眼里,这些证书都是有用的。
比如你求职的时候,之前积攒的证书,也许会成为你打败其他求职者的利器。
前段时间互联网行业裁员严重,很多人惶恐不安,35+的年龄一旦被裁掉,那前途将十分堪忧。何必等职业危机了,才考虑职业发展?取得贴合你职业生涯的高含金量证书,无论对前途还是钱途的帮助都不容小觑。
25岁不主动选择,35岁只好被动选择,45岁就没得选择。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考证就是如此,权衡利弊,还是很有必要的。
2022年ACCA最新学习资料包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ACC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Susie

专注财经教学十数年,对外经贸大学,郑州航空航天大学等特聘FM讲师,ACCA会员,CMA会员。多年英国留学及事务所工作经验。 授课思路清晰,逻辑严谨,性格温柔,亲和力强,考点把握准,被学生誉为“FM串讲YYDS",教学成绩FM平均通过率85%以上,多名学员FM科目全球TOP1、大陆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