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211,死于零offer,我的秋招还有救吗?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19-11-11 11:44
阅读:1435次
没参加秋招前,你憧憬着秋招的节奏大概是这样的:
9月:开学,准备简历,看招聘信息;
10-11月:投简历、参加面试;
12月:收offer。
直到自己着手准备时,才发现秋招已过半,甚至不少企业已经停止了网申……
很多企业已经开始面试,比如京东、腾讯、德勤、华为……然后你发现很多人都收到了面试邀请,而你却刚开始网申;或者你搭上了网申末班车,但突如其来的面试邀请让你措手不及,“啊!!我还没开始准备呢,怎么就来面试了?”
@匿名网友
今天投简历,碰到一个秒给面试通知的,简历才发送完,这边已经邀请面试了。我还没开始准备呢,怎么就通知面试了?
一直觉得时间很多,未来很长。你还是像以前一样过学生的生活,貌似一点也不着急,忙东忙西就是不忙校招。现在就突然有了一种“一步没赶上,步步赶不上”的感觉。
“老铁,我今年秋招是不是凉了?”
“心仪的公司都没赶上网申,秋招不抱希望了,我提前准备明年春招吧......”
“我今年秋招真的没戏了吗?我不会毕业就失业吧?”
01
2020秋招已过半, 零Offer, 我还有救吗?
小叶,国内211本科,会计专业,目前大四在读。
转眼间,北国已是深秋,从窗缝里透进的风,恣意的地吹乱了书桌边的日历,今天已经是11月11号了。室友都早早签了offer去实习了,我手里依然一个offer都没有。
我在大二时开始学习ACCA,目前ACCA过5门,曾经有两段事务所和银行的实习经历,可以说课外实践还蛮丰富的。但在进行上百场面试后,我开始慌了。
上市公司不行,去一个风光体面的大公司应该从容自如吧。我开始投了一些“高逼格”的大公司。但大多数情况是,要么简历被淘汰,要么初面被刷下,好不容易有了复试,却都没有给offer。
时间一天天过去,眼看着一家家“心水”的公司停止了网申,左手是就业寒冬,右手是800W+同届竞争者,再佛系的少年此刻内心也很窒息。
骄傲的少年,想要一个offer,一开始是世 界500强各种大厂;后来,独角兽公司也行啊;再后来,其实只要工作环境差不多就可以……
后来,你什么都不想了,只要有地方收留就好……
明明出身211,天子骄子,奈何沦落到“廉价求买”,却还是次次遭拒?
走在秋日的大街上,凉凉的风划过脸颊,风干了泪痕。无奈,甚至是绝望,我感到一丝丝悲哀,原来自己除了一纸文凭之外一无所有,即便ACCA过5门又如何?还是配不上企业财务岗。
......
你的辛苦,你的骄傲,你的无奈,小编都懂!
02
秋招为什么这么难?
秋招到底有多难,先来看几组数据:
2019年毕业生人数为834万,预计2020年国内毕业生将突破860万,这其中还包括庞大的海归群体;
2019年,宝洁申请人数10万+,录取比低于1:5000;
四大事务所,平均录取率仅在6%;
互联网、券商、咨询、银行各公司录取比低于2%。
另一方面,近年来就业市场遭遇寒冬,互联网行业裁员,银行、金融、快消等行业缩招。
秋招市场本就“僧多粥少”,供大于求,所以导致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所以,想要从秋招大军中冲出来,从实力(简历上写的经历)到面试技巧,每一环节都不能放松!
03
考证只是锦上添花
面对日趋紧张的就业环境,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考证来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不少同学因此盲目跟风,见别人考初级会计,他也考;见别人考证券从业,他又考;听别人说CPA含金量高,就说要考CPA……
那么,考证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对于应届生来说,没有工作经验,除了实力经历,很难给企业一个评判其能力的标准。因此,企业在招聘时就会用一些条件来进行初步筛选,比如985、211学历,手里的相关行业证书等等。
在一定程度上,证书可以体现一个人的部分能力,也能给自己多一个选择,但不能完全划等号。正如本文提到的小叶,ACCA过5门,但还是很难找到大企业财会岗。有证,直接的作用就是能给简历添彩,并不代表就有了工作。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首先要做好职业规划,然后再选择考证,而到底考哪些证,也是经过甄选的,并非盲目从众。如此,证书才能真正的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如何在激烈的秋招中胜出?这里,建议大家早日拿到相关行业证书,因为无论是金融还是财会,只要是985/211+名企经验+FRM®/CPA证书,到哪都是座上宾,所以,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