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企业从"福利竞赛",到"省钱"活下来!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10-17 17:24
阅读:1793次
1
硅谷公司的福利竞赛
传统公司,也有不少提供食堂饭菜,从午餐到晚餐。但硅谷的科技公司不一样,人家是全天候无限量供应食物,而且允许员工带亲朋好友来“蹭饭”。
于是,在硅谷工作的人,比如Google,日常对话大概:“今天我们去哪家吃?”
聊天背景:早在2005年,Google就拥有10家员工食堂,厨师多达150人。
或是抱怨“我司真抠,看看昨天朋友圈里人家Facebook的”。
确实,自2013年Facebook上市,打造了千亿的市值传奇后,投资环境极好,硅谷科技公司的福利竞赛也由此展开。
夸张的是2012年的印象笔记(Evernote),不仅提供造价昂贵的跑步工作桌,每天还有不同餐厅的厨师“上门服务”,比Google和Facebook。
爱彼迎(Airbnb)食堂的“酒龙头”
总而言之,免费食物供应、免费班车甚至免费提供家庭保洁,以及各种各样奢华的团建活动,成了硅谷科技公司的标配。
不过,这种“福利文化”,总要有人来埋单。
行情好的时候,这些费用对公司而言不值一提,但对比到中小初创型企业产生的利润,那就很可怕了。
曾有投资人评价说:“太多公司,花三五亿元换来三五千万的年收入,增长也很慢。”
三五千万收入什么概念呢?
比如,美国大的网盘公司Dropbox给每个员工提供工资之外的福利价值2.5万美元/年,公司将近1600名员工一年起码要烧掉3800多万美元。
比一比才发现,一年利润和伙食费竟然相当!再赶上一年美国科技股暴跌的日子,笑容完全消失。
那个往死里福利的印象笔记,2015年被评为十大差创业公司,要知道它曾经可是极少数能在中国成功的硅谷科技公司,现在连上市都遥遥无期。
人们不由质问:“说好的来改变,怎么开始纠结吃的呢?”
2
喝水别用纸杯,擦手少用张纸
百度号召全员节俭过日子
2019年10月,百度在内网发布了一篇题为《上下同欲,厉行节俭》的文章。该文章提出,在攀登时期,百度要重拾“节约朴素、简单务实”的工作作风。
而有关节约的讨论是在总监会上形成的,内网文章也提到“总监会的从简办会释放出了明确的信号”。
该文章提出:一些管理者和同学的成本和节约意识在淡化,浪费行为常常发生,屡见不鲜——团建非五星级酒店不住,出行非商务/头等舱不坐,餐食非饭店不吃……业务不见得做多好、问题不见得解决完、用户不见得很满意,但追求舒适享受、铺张排场的时候倒是一马当先。文章还列举了更多细节,如:明明一张纸就能擦干手上的水,却偏要哗啦啦抽三五张等。
文章倡导百度员工要有一种“精打细算过日子”的主人心态,上到高管、总监,下到每一位普通员工,都要检视每一处不合理的花销,避免浪费行为的发生。
多位百度员工表示,该篇内网文章一经发布后立刻引发内部很多讨论。有百度员工戏称:“和裁员相比,少用几张纸就少用几张吧。”
在下行通道努力寻求重振的百度,近段时间确实处境唯艰。
今年8月,百度发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二季度归属于百度的净利润为人民币24亿元(约合3.51亿美元),同比下降62%,总营收同比增长仅1%;在进账缩减的同时,百度的内容成本、流量获取成本同比仍在上涨。
业务层面,百度搜索触碰到增长天花板,信息流业务仍处于大投入阶段,且面临字节跳动强有力的竞争;而智能音箱、智能云等新业务在营收方面的贡献暂时还不高。团队方面,今年5月,百度高级副总裁向海龙离职,随后引发百度销售体系大换血。
如今,百度市值已跌至370亿美元左右,以市值来看,中国互联网的BAT格局已经被ATM(阿里巴巴、腾讯、美团)所取代。
此时百度号召节约意图十分明显,即试图通过内部节流度过困境。
类似的内部动员情景七年前也曾上演:2012年11月,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百度内网上发了一封题为“改变,从你我开始”的公开信。李彦宏在信中要求“鼓励狼性、淘汰小资”,并倡导willing to disrupt ourselves(愿意改变自己,通俗地讲是革自己的命)。
百度提倡内部节约也是变革的一种。虽然与业务、团队层面的问题相比,内部节流似乎作用有限,但与坐以待毙相比,积极求变显然是更有希望的做法。
3
企业成本应该是一种有价值的牺牲
也有注重节约的,比如亚马逊。NO免费餐食,NO免费班车,员工无论资历或水平,一律经济舱……亚马逊从不把钱花在对公司尤其是客户无用的领域。
2015年后,谷歌的新首席财务官到任,也开始缩减福利开支。花3000万美元伙食费的网盘公司,高管邮件直接称“要省钱”。
有些小创业公司,则依靠“节约”生存了下来。
例如,提供联合办公空间的公司WeWork,公司的经营策略没毛病,但2016年利润却大幅下滑,投资人以及媒体质疑不断,公司下一步发展岌岌可危。
问题或许就出在“每周一早上,公司会提供价值350美元的三文鱼和百吉饼早餐”。这已经不单是企业关怀了,而是过分关怀了。
2016年后,公司取消了早餐供应,要求公司员工节约用电,由此管理成本大幅下降,利润提升,2017年它完成了G轮7.6亿美元融资,成功活下来。
2019年10月,据卫报报道,陷入困境的WeWork预计快在本周裁员至少2000人——占到WeWork目前雇员总数的13%,并且内部员工认为公司还将继续裁员。
从硅谷这些企业的经验中发现,企业的成本管理,哪怕只是员工福利的管理,真的很重要。
过去,我们谈及企业,往往大谈其如何研发产品、如何对外扩张等,以进攻为主,充满了英雄主义的色彩。
但说到企业内部管理,小到企业如何采购办公用品、如何发放员工福利,都因多了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气,而少有人问津。或许只有那些抠门或极尽浮夸的案例,才会成为津津乐道的话题。
但企业刚成立时,初次面对的,除了市场,就是成本问题。
那么企业在节约成本上有哪些问题呢?
首先就得说说为企业采购日常用品的部门或人员的问题。
根据京东企业采购数据分析,除了生产性物资采购,企业主要发生的三大采购场景为固定资产、办公用品以及我们前文提到的员工福利。
这些采购占据企业成本的近七成左右,所以要省,就得从这三样省起。
但采购部门的问题层出不穷。
首先,是采购部门的专业能力。中国的企业,除了大中型企业具备3~8人的独立采购部门,小微企业压根没有采购部门,大部分由行政人员兼职,有些微型企业甚至靠老板。而且在财务方面,小微企业的单数分散,光报销这部分,就对采购人员的基础财务知识带来了挑战,变相提高了劳动成本。
其次,是采购预算方案。这个方案就是提前为企业做好成本管理用的,但还是两极分化,大中型企业的80%有预算,对采购商品的品牌意识也很强。而到了小企业,做采购预算的企业数量降至六成,微型企业多半是没有预算制度。
是采购流程。越是大型企业,采购流程越严格,小微企业则比较灵活,但随意性也很大,这里经常就成了浪费的温床。
此外,采购部门还要尽可能保证采购不能造成太大的现金压力,这对灵活的金融能力也提出了要求。
4
经济下行,企业如何节流
中国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企业尤其小微企业融资难,在开源有限的情况下,节流的任务相对就更重了。
一方面,要做到真正的节流,采购的商品要保证高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成本,同时越节省劳动成本,即越方便也越好,也不能让企业短期现金流负担太重。
另一方面,节流不能以牺牲公司正常运作或员工福利为代价,毕竟人才也是重要的生产力。
总而言之,对于急需实行成本管理的企业而言,在树立了节约的意识后,也需要找到合适的省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