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费金融未来五年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19-09-25 17:56
阅读:743次

9月24日,*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2019年中国消费金融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消费金融能够扩大内需带动消费,未来五年还有较大发展空间。目前我国消费金融获得率偏低,仍有近40%成年人从未获得过消费金融服务。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为主体的多层次的消费金融服务体系。报告认为,这三类参与者分层、互补发展,将消费金融服务覆盖至不同人群。其中,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其技术、场景能力触达“长尾人群”,满足大众高频、小额的普惠金融需求,是中国消费金融领域*大的创新。
尽管如此,对比发达*80%以上成年人可从银行获得消费金融服务,我国仅40%成年人可以获得服务,消费金融获得率远低于发达*。*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从结构上看,我国消费金融配置不均衡现象突出。在信贷相对充足层,我国仅39.78%的成年人(约4.8亿人次)能够通过商业银行获得消费贷款,2017年,我国消费金融人均余额约6.33万元,去掉房贷和车贷后的狭义消费金融人均余额约1.97万元。在信贷相对不足层,2017年,我国22.74%的成年人(约2.74亿)通过银行以外的机构及平台获得了消费金融,但非银行机构提供的消费金融规模(约2.31万亿)仅占我国消费金融总规模的7%。而在信贷短缺层。从相关数据看,2017年,我国还有约4.54亿成年人没有获得过消费金融,“长尾客户”的消费金融市场仍有发展空间。
报告认为,消费金融拉动内需、稳定增长的作用在未来将愈发明显。蚂蚁金服研究院研究发现,2018年我国335个城市中,人均互联网消费贷款越高的城市,人均网络消费金额也越高,两者相关系数为0.85。蚂蚁金服研究院副院长邱明介绍,以蚂蚁金服旗下的消费金融服务花呗为例,2018年,花呗对三线以下城市消费存在16%-20%的提升率。
报告还认为,我国消费金融行业至少还有五年的高速发展期,预计表内消费金融占总信贷规模有可能突破25%以上。曾刚表示,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监管环境将日趋严格,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运营会越来越规范。在这个过程中,合规经营的消费金融机构的优势会愈发明显。他认为,从监管角度来看,消费金融行业未来规范的重点将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完善监管政策,按照‘金融业务由持牌机构开展’的总体原则,出台相应管理办法对电商消费金融平台、分期购物平台、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及其他主体开展消费金融业务进行规范。一方面是加强消费金融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引导消费金融机构以真实消费场景为支撑拓展业务,让资金真正流向消费领域,降低和限制无特定用途的消费贷款业务占比。此外,还将加强行业信息共享,避免过度授信、多头授信,并防范金融科技滥用的风险,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zbgedu.com
免费领取 2025年生涯测评学习资料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生涯测评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Hua

累计授课总时长超过7000小时,中博教育行测教学院资深全职讲师。主讲数量关系、资料分析,授课条理清晰,循循善诱,能关注学生听课感受,注重题目的解题技巧和秒杀技巧,帮助学生在公考中短时间内取得高分,深受学生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