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注册会计师备考科目安排!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7-12-25 17:04
阅读:2722次

1、各科备考难度
按照难度进行排序,可以分为大三门和小三门。
大三门:会计、审计、财管,每科大约需要400~500小时
小三门:税法、经济法、战略,每科大约需要300~350小时
相对而言,大三门内容多、难度大。具体需要结合每个人不同的情况,比如财管重计算,理工科可能会觉得财管比较顺手;经济法和战略重记忆,擅长背的文科生会觉得比较拿手。
2、关于科目安排
在职备考建议按照报3保2的节奏,专业阶段在2~3年拿下,不然太消耗意志,第5年一旦考不过就会陷入成绩过期的循环。每年的报考科目难易搭配,建议将会计放在*年考,一旦通过会增加信心,也能为后面的科目打下基础。
3+3:会计+审计+税法,财管+战略+经济法
2+2+2:会计+税法,审计+经济法,财管+战略
四、各科学习方法
1、会计
会计是重中之重,是审计和税法的基础。注会的出题风格越来越实务,考试范围重在广和泛、而不重在深和难,会计基础薄弱的考生会很吃亏。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会计我一定放在*年报考。
备考会计的当年,一定要给会计足够的时间,印象中我把基础班研究了两遍,花了至少两个月,前面功夫到了、后面会轻松很多,虽然看到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和合并报表这几章都怀疑人生了,但事实证明再难的知识都经不起重复,记得当时把老师的企业合并报表讲义打印出来,上下班公交车上反复看了无数遍,看不懂没关系,当成公式来背,通过做综合题来掌握做题方法。
2、税法
注会中的两法——税法和经济法不是同一量级,税法还是比较难的。内容多而杂、容易混淆、考试陷阱很多,稍微不注意就一步错步步错;每年都会有一些变化,尤其是新出台的优惠政策部分,考试非常爱考。
税法考的内容我认为是注会里*细的,需要非常认真仔细的把书和轻一看透。税法一半做题一半记忆。大税种重做题,小税种重记忆。
大税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増值税、消费税,还有我备考当年已经营改増的坑爹的营业税!考试思路相对比较固定,主观题基本是围绕这几个税种,其中几问会涉及小税种,毕竟很多税种都是环环相扣的。企业所得税会和会计挂钩,会计基础不好的同学需要注意了。
小税种:其中土地增值税是重点,一般会以计算题的形式进行考察。其他的小税种以客观题为主,部分会在主观题中以某一问的形式涉及。建议把各小税种的征税对象、税率、税收优惠等以表格的形式,亲自进行整理,多看多背,用自己的口诀和窍门记忆不容易忘记。
3、审计
应该是六科中*实务的科目,侧重审计思维的考察,如果没有从事过审计工作确实很难GET到这个点。记得考试的时候单选像多选,多选像全对,主观题各种恰当不恰当全凭感觉,考完觉得肯定过不了,结果查分时低空飘过。
4、经济法
基本还是那些重点,类似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票据法等,这些内容是比较重要的。希望大家对这两章的变化和重大修改引起重视。比如首次发行上市,再融资,重大资产重组,兼并收购等内容都是比较重要。
5、财管
财管重在计算,考题中计算题的比例高达70%,我比较喜欢偏重计算的科目,我是8月底才找到学通、开窍的感觉,爽到疯狂地想做题!
财管的资本预算和企业价值评估难度不小,可以将全书很多章节的内容揉进去,需要反复看、反复做题,通过做题记忆各种财务指标和公式。
6、战略
战略重在理解和记忆,难度不大,轻一和历年真题已经足够通过战略了,只要你踏踏实实把这两个看透,然后总结一下错题,通过应该没问题。但战略的选择题比较难,拿得准的很少,重在理解,摸准出题人的考核思路。
7、综合阶段
综合阶段的备考攻略不多,考过之后和考友交流,大家也不敢说自己深谙综合的套路。
综合阶段的整体感受是:备考阶段很痛苦,考试当天很痛苦,出成绩的时候“咦,我竟然考得这么好!怎么可能!”卷一重理解和做题;卷二重记忆,背诵内容简直就是海量,多到怀疑人生。
2022年CPA历年真题+解析+考试大纲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ICP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Otis

CICPA会员,ACCA准会员,F8获单科全球状元 暨南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获得者 ,多年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从业经验,多次参与境内外各行业企业年度审计及IPO审计,现任CPA审计讲师,对审计充满热情,授课干货满满、逻辑顺畅、结构清晰、善于总结,擅长通过简练的图表和生动的举例,将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化繁为简,对命题规律、重点考点把握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