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信息不对称,这17种情形审计要注意!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08-16 10:25
阅读:2136次

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我们常提到“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什么,说的俗一点就是你知道的我不知道、你不知道的我知道、你我都不知道。同样内部审计工作也会存在很多的信息不对称,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一、审计准备阶段
1、审计师未向被审计单位列明审计所需的资料清单;
2、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不完整;
3、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不真实,有伪造、编造的情形。
二、审计实施阶段
1、审计范围尚未*覆盖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经营环节;
2、审计抽样技术受限,导致审计发现存在遗漏的情形;
3、审计师专业能力不足、水平受限,无法达成审计目标;
4、审计师对审计发现同被审计单位沟通不畅、不彻底;
5、审计资源受限,比如审计时间短、人力少等,未达成审计目标;
6、审计师违背职业道德,掩盖审计发现;
7、审计项目成员之间、审计项目成员与审计负责人未充分沟通;
8、审计师执行审计程序不到位;
9、被审计单位隐瞒、掩盖事实真相;
10、被审计单位串通舞弊。
三、审计结束阶段
1、审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就审计报告内容未充分沟通;
2、审计师与董事会、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未充分沟通;
3、被审计单位未对审计报告的内容进行回复或反馈;
4、审计师未对被审计单位后续整改进行跟踪监测。
内部审计信息不对称包括但不限上述几种情形,内部审计信息不对称是审计风险的表现形式,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导致审计师错报或者漏报。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zbgedu.com
免费领取 2025年证书课程学习资料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证书课程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Ariel

CICPA会员(非执业),ACCA准会员,某世界五百强汽车企业多年财务部门工作经历,从事总账会计财务分析等多个岗位,参与共享中心建设、报表自动化合并等多项大型集团项目。实战经验丰富,业务能力扎实,主要教授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财务成本管理,授课思路清晰严谨,又不失趣味。善于以生动有趣的案例讲解复杂的知识,帮助同学们理清知识点脉络,把握课程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