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加计抵减”政策探讨与案例分析(下)
文章来源:中国会计报
发布时间:2019-08-15 10:11
阅读:1127次

无征、退税率之差“加计抵减”税款核算
B企业是一家2017年4月成立的设计研发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为国内、国外客商提供信息技术及设计研发服务,具有技术出口资格,并在主管税务机关进行了出口退(免)税资格备案,适用跨境应税服务零税率政策,实行出口免抵退办法。该企业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的4项服务销售额比重超过50%,符合2019年适用“加计抵减”政策。2019年4月,该企业为国内客商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收入300万元(均为应税收入,无税收减免);为境外客商提供研发设计服务收入200万元,并办理出口免抵退申报;当期发生进项税额15万元,并勾选进行了抵扣,但进项税额在内外销之间无法划分。已知,应税服务征税率为6%,退税率为6%,B企业所属期4月份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分析如下:
*步:确认“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
B企业适用跨境应税服务零税率政策,实行出口免抵退办法,则其跨境应税服务对应的进项税额,在计算当期应纳税额时可以进行抵扣。另跨境应税服务的征退税率均为6%,无征、退税之差,则也不存在因征退税差进项转出税额。故B企业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15(万元)。
第二步:计提“当期加计抵减额”。
B企业当期兼营内外销业务,且无法划分不得计提加计抵减额的进项税额,则需按内外销销售额比重,划分出口跨境应税服务对应的进项税额,并在计算“加计抵减”的计提基数中扣减。
当期不得计提加计抵减额的进项税额=当期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劳务和发生跨境应税行为的销售额÷当期全部销售额=15×200÷(200+300)=6(万元)。
因此,计提当期加计抵减额=(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当期不得计提加计抵减额的进项税额)×10%=(15-6)×10%=0.9(万元)。
第三步:计算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
由于B企业当期无“上期末加计抵减额余额”和“当期调减加计抵减额”,因此,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0+0.9-0=0.9(万元)。
第四步:核算实际应纳税额。
B企业抵减前当期应纳税额=销项税额-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300×6%-15=3(万元)
B企业当期实际缴纳增值税额= B企业抵减前当期应纳税额-B企业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3-0.9=2.1(万元)。
第五步:会计处理。
根据财会〔2016〕2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该业务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3
贷:其他收益 0.9
银行存款2.1
上例中,当企业兼营内外销业务,出口适用免抵退税办法,且征、退税率一致时,企业“加计抵减”应注意,需按政策规定,准确确定出“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在征、退税率一致条件下,不存在征、退税之差则无需进项税额转出;而在计算“加计抵减额”确定计提基数时,由于企业兼营内外销业务,其进项无法划分出不得计提加计抵减额的进项税额的部分,则要按内外销销售额比例分摊确定“不得计提加计抵减额的进项税额”的部分,并从当期加计抵减的计提基数中予以剔除,再予以计算确认计提“当期加计抵减额”“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并按规定核算实际的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有征、退税率之差“加计抵减”税款核算
C企业是一家多元化经营企业,2017年4月成立,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为国内企业提供企业管理服务、经纪代理服务,同时也出口自产产品,具有进出口资格并在主管税务机关进行了出口退(免)税资格备案,适用出口免抵退办法。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该企业生产、生活性服务的收入占比达到53%,符合2019年适用“加计抵减”政策。2019年4月,该企业为国内企业提供管理服务和经纪代理服务收入300万元,同时出口自产产品销售额200万元已办理免抵退申报;当期发生进项税额16万元并勾选进行了抵扣,但进项税额在内外销之间无法划分。已知,出口货物征税率为13%,退税率为10%,C企业所属期4月份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分析如下:
*步:确认“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
C企业出口自产产品,适用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征税率13%、退税率10%,有3%(13%-10%)的征、退税之差,按照免抵退税计算规定,征、退税之差部分“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需从进项税额中转出计入成本。
C企业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人民币离岸价(FOB,单证及信息收齐)×(征税率-退税率)=200×(13%-10%)=6(万元)
C企业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勾选确认)-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6-6=10(万元)
第二步:计提“当期加计抵减额”。
C企业当期兼营内外销业务,且无法划分不得计提加计抵减额的进项税额,则需按内外销销售额比重划分进项税额,并在计算“加计抵减”的计提基数中扣减。
当期不得计提加计抵减额的进项税额=当期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劳务和发生跨境应税行为的销售额÷当期全部销售额=(16-6)×200÷(200+300)=4(万元)。6万元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已能清楚划分需进项税转出,因此,当期进项税额(勾选确认)-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6-6=10(万元),才是当期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额。
计提当期加计抵减额=(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当期不得计提加计抵减额的进项税额)×10%=(10-4)×10%=6×10%=0.6(万元)
第三步:计算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
由于本期无“上期末加计抵减额余额”和“当期调减加计抵减额”。因此, 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0+0.6-0=0.6(万元)
第四步:核算实际应纳税额。
C企业抵减前当期应纳税额=销项税额-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300×6%-10=8(万元)
C企业当期实际缴纳增值税额= C企业抵减前当期应纳税额-C企业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8-0.6=7.4(万元)
第五步:会计处理。
根据财会〔2016〕2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该业务会计处理如下:
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进项转出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6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6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8
贷:其他收益 0.6
银行存款 7.4
上例中,当企业兼营内外销业务,出口适用免抵退税办法,且征、退税率不一致时,企业“加计抵减”应注意,首先需按政策规定,准确确定出“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在征、退税率不一致条件下,征、退税之差部分计算得出“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不得参与抵扣,需从进项税额中转出。而在计算“加计抵减额”确定计提基数时,由于企业兼营内外销业务,其进项无法划分出不得计提“加计抵减额”的进项税额部分,要按内外销销售额比例分摊确定“不得计提加计抵减额的进项税额”的部分,并从当期加计抵减的计提基数中予以剔除,再予以计算确认“当期可计提加计抵减额”“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并按规定核算实际的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出口免税企业“加计抵减”核算
D企业是一家咨询服务机构,2017年4月成立,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为国内、国外客商提供咨询服务,具备进出口经营资格并办理出口退(免)税资格备案,适用出口跨境应税服务免税政策。该企业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的4项服务销售额比重超过50%,符合2019年适用“加计抵减”政策。2019年4月,该企业发生国内咨询服务收入200万元(均为应税收入,无税收减免),同时本月向境外客商提供咨询服务实现免税收入300万元(完全在境外消费),并按规定办理了“跨境应税行为免税备案”;当期勾选进项税10万元并进行了抵扣,但进项税额在内外销之间无法划分。已知,应税服务征税率为6%,其D企业所属期4月份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分析如下:
*步:确认“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
D企业当期兼营内外销,跨境应税服务适用出口免征增值税政策,且其进项无法划分,按照财税〔2016〕 36号文件的规定,需计算“免税项目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在计算应纳税额时作进项税转出。
D企业当期免税项目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劳务和发生跨境应税行为的销售额÷当期全部销售额=10×300÷(300+200)=6(万元)
该6万元需从进项税额中转出,故D企业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勾选确认)-当期免税项目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10-6=4(万元)。
第二步:计提“当期加计抵减额”。
D企业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为4万元(已剔除外销免税业务分摊的进项税额),故D企业计提当期加计抵减额=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10%=4×10%=0.4(万元)。
第三步:计算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
由于本期无“上期末加计抵减额余额”和“当期调减加计抵减额”。因此,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0+0.4-0=0.4(万元)。
第四步:核算实际应纳税额。
D企业抵减前当期应纳税额=销项税额-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200×6%-4=12-4=8(万元)
D企业当期实际缴纳增值税额=D企业抵减前当期应纳税额-D企业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8-0.4=7.6(万元)
第五步:会计处理。
根据财会〔2016〕2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该业务会计处理如下:
当期免税项目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转出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6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6
实际缴纳增值税时: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8
贷:其他收益 0.4
银行存款 7.6
上例中,该企业兼营内外销业务,出口适用免征增值税政策,在“加计抵减”时,应注意需按政策规定,准确确定出“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对于免税项目其无法划分的进项,需按照财税〔2016〕 36号文件规定的公式,按免税销售额占比,计算出“免税项目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作进项税额转出,得出当期剔除出口免税业务进项税后的“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并据此按10%计提“当期加计抵减额”,再予以准确计算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并按规定核算实际的应缴纳的增值税税额。另外,上述方式同样也适用于“简易计税”或其它情形的免税项目等进项税额转出核算。》》如有疑问,请加财苑【Gold】QQ群:285429402,专家老师,在线答疑!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zbgedu.com
相关阅读:
免费领取 2025年证书课程学习资料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证书课程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William Niu

雅思8分,高级词汇工程师,云南大学美国史专业,全能讲师 教龄8年,全国教师状元堂成员,钟爱英文,醉心学术,以源解词,以词升读,以读养写。提分高分案例1000人次+,大量学生实现写作5.5提升至6.5+,20至28+,GRE verbal 一个月内提升至155+,顺利入读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世界名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