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象级的“哪吒”,仍称不上是国漫的崛起?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08-13 13:36
阅读:1752次

哪吒上映已经半个多月了,仍然保有30%以上的排片率,不仅接连打破一系列记录,票房已经进入内地电影票房的前十,更是超过了同国产动画系列的《大圣归来》,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票房*好的国产动画。观影者的评价“几乎零差评”,全民朋友圈晒票根自主帮电影宣传,不少自媒体和营销平台都称此电影为国漫或国产动画的崛起,中国动画电影的希望。尽管如此,如果跳出影片的范畴,关于“哪吒”,还是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还是有一些可以向其他已经成熟的漫画、动画公司进行学习的。
“想要哪吒玩偶。”
“希望可以出一些有新意的周边,不要总是钥匙扣和胸针这类的。”
“想要哪吒和敖丙同款,官方能出么?”
这就是“哪吒”的*个问题,IP衍生品市场的不足。
IP衍生品,是指除了IP内容收入本身外,*围绕IP衍生出来的一系列消费品,比如服装、玩具、轻工产品、工艺品、纸媒、图书、漫画、音乐、杂志、主题公园等等。而IP内容(例如电影、电视剧等)与IP衍生品叠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IP产业链。行业典范当属美国的迪士尼。
《哪吒》的观影人群中,越来越多的人在看完电影后还想要获得各种IP衍生品,甚至也有很多网友自主的开始贡献各种设计和创意。但现实中,官方的周边商品种类少,比较传统的局限在T恤,挂件,钥匙扣和海报等,而且是预售,要一个月以后才可以发货。与市场预期差异较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山寨的衍生品却到处横行,也会对正版的衍生品产生不好的减少收入的影响。其实,类似的情况 ,《大圣归来》也曾遇到过。所以,IP衍生品链条的缺失,国漫和国产动画市场,还是有成长空间的。
以迪士尼举例,2013年推出的 《冰雪奇缘》,光是卖女主角玩偶在美国就卖出2600万美元,两个主人公穿的公主裙更是在美国卖出了300万条,每条价值149.95美元。仅仅卖裙子一项,就帮助迪士尼公司狂揽四亿美元收入,和电影票房不相上下。其实,迪士尼常用的轮次收入方式,更加值得我们借鉴,《冰雪奇缘》至少还经历了三轮收入,如下图。
《冰雪奇缘》仅仅是迪士尼产品线中的一个,其他比如米老鼠,公主系列等也皆有不俗的衍生品授权收入,其中米老鼠一项年收入约为25亿美元每年。
所有数据都在告诉我们这样的事实:一个好的IP,其衍生品的变现能力要远远胜过电影本身,且具备更旺盛的生命力与更持久的影响力,市场空间亦是极其广阔。
而这,也正是IP衍生品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沿着这一思路,若是仅仅将重心放在IP内容上而忽视IP衍生品,正所谓“独木不成林”,即便成长为参天大树,也无法从更广阔的土壤中汲取养分——更何况,在扣去各种制作成本与人力成本之后,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很可能盈利并不多。
哪吒与米老鼠们的差距,就在于此。
根据国泰君安的研究报告,迪士尼拥下面的强势点。
一是卓著的IP内容制作能力。
迪士尼诸如狮子王、白雪公主、冰雪奇缘、美女与野兽、阿拉丁、海底总动员等数十部经典动漫的IP,为后续的衍生品变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我们的《哪吒》也在进行和《大圣归来》和即将上映的《姜子牙》的联动,正打算开拓一个中国神话的体系,希望可以发展出更加卓越的制造能力和强大的资源储备,形成中国自己的IP产业链。
二是成熟完整的产业链。
迪士尼并没有满足于IP内容的生产制作,而是进一步在更广阔的衍生品市场进行IP的变现与渗透。具体来说,迪士尼不仅牢牢掌握着影片的版权,还有颇为成熟完备的产业链,*覆盖线上与线下,充分利用IP形象的影响力,吸引人们对于身边各种渠道各类消费品的选择,从而把无形的IP转变为有形的财富。线上有点播和零售作品内容,线下可以投放各大院线,或者迪士尼商店售卖周边制品,更有主题公园、度假区和邮轮可以带来沉浸式体验。
于我国而言,IP衍生品虽然暂时缺位,却也是一片蓝海。
近年来,在电影产业持续发展、各种制作技术飞速进步、互联网技术变革生活方式、广大群众消费能力不断升级等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下,消费者对于优质IP的认知度日益提升,兴趣化与泛娱乐化的产品正在成为内生需求。同时,受“粉丝经济”的驱动,消费者为优质IP付费的意愿同样在提升,这些都有望推动IP衍生品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
顺势而为方为上,是时候*开拓IP衍生品市场了。即便不能完全复制迪士尼的成功模式,但还是可以得到一些借鉴的方面。期待中国国漫、国产动画真的崛起的那*。
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zbgedu.com
2022年ACCA最新学习资料包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ACC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