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考试倒计时不足100天,总是“学了忘,忘了学”,怎么办?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19-07-15 17:07
阅读:1845次

如果说在之前的天数里,我们很多同学还只是龟速复习,那么从100天开始,我们必须要迈开大步正式奔向CPA的“冲刺终点赛”了。
考试月已经近在眼前,可是我们考生都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进入备考倒计时。究其原因,是我们还有以下阻碍没有解决,所以迟迟无法进入状态。你是不是也遇到了类似的难题?
难题一:每天上班回家就很晚,复习几个小时就得睡觉,时间不够用。
@自在阡陌
学不完了啊咋办?想放弃《财管》,不知道合适不?
@随遇而安
“我还剩财管战略没看,在职备考,我还来不来得及?”
难题二:看完一章忘半章,睡完一觉全忘光,越急越是背不进去。
@瓶瓶酱
会计、财管、审计差不多都看了三分之二,还是感觉时间不够,以前看的都忘了,压力真的大。
@雯雯
“同时报名了会财税审,现在才看了10%,我该放弃哪个?”
难题三:明知备考时间紧张,还是睡懒觉玩手机,就是不想看书,没动力学。
@岁月静好
今年报了《税法》、《财管》和《会计》三门,眼看着时间*天过去,每次都说该紧张起来了,结果刚打开书看几眼,就不自觉的玩起了手机。不知怎得,一看书就瞌睡,没动力学。
@心语
“税法去年学过全忘了,看不进去怎么办?”
相信以上三种情况,90%的同学至少都会遇到一种。这就导致CPA学习阶段进度缓慢。于是看到备考时间仅剩不足100天时,心里很紧张,但本能却很抗拒去仔细了解,其实就是因为生怕发现自己已经“没救”了。
小编给大家一颗定心丸,其实根据我们针对300名学生的统计:在100天之前,能够完成一轮复习的学霸只是极少数!所以大家不必过度恐慌"来不及"的问题。大部分同学的进度都是位于一轮40-70%的位置,起跑线还是相差不多的。真正对*后CPA成绩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这*后的100天。
一学就会,一做就废。总是陷入"学了忘,忘了学,学了还得忘"的死循环该怎么办?
从多数CPA考生的复习现状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居然是不做笔记不总结的,课上听完就当做任务完成了。
听课学习、做笔记、课后总结、做习题,这是套被证明过无数次的组合拳,环环相扣,少了哪一环都是不完整的。
先谈做笔记,做之前一定要先设计好标题、记号、不同颜色的用法,搞清"什么该记、什么不该记、记在哪里"。要知道笔记是给二轮复习的你查阅的,不是用来练字的。
1、按照学习的时间顺序做课堂笔记
*好是在讲义上直接勾划,用荧光笔划出讲义重点,在重点处做突出的标记和总结,把听课时的所思所想和疑问都记下来。
好处:能帮自己快速定位出过往的知识,几个月后回顾自己的笔记时,脑海中会立即浮现当时的学习情景。核心在于精和细。
2、将知识点做横向归纳
将已学知识点汇总出几个相关性强的知识群组,也就是对知识点做"分层"。初期可以每章做一个归纳汇总表,中期可以每三至五章做一个归纳表,后期章节可以直接在原先的表内做补充就行了。
好处:从理念上讲,这种记法的的核心在于宽和泛。
当然,CPA备考过程长,难度大,备考CPA在于有技巧的刻意重复。
记忆的要诀是重复,但重复可不是简单机械式的重复,而是有技巧性的刻意重复。
那该如何做到有技巧性的刻意重复呢?
首先,要理清知识点的整体脉络和逻辑框架,把相关性强的点串联成线,汇聚成面。
其次,以不同路径对所学知识点做聚焦。
比如《会计》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在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以现金结算的股权支付中均有涉及。那你就应当总结出与之相关的所有分录,并思考每笔分录为什么这样做,能不能总结出一以贯之的逻辑。
再比如《战略》中与产业链的概念贯穿了五力模型、价值链分析、钻石模型和一体化战略。那就把这几章的知识全部汇入产业链体系中。
把你总结的所以结论都纳入到认知体系中,今后所学的新知识都要用之前的认知体系去消化,不断做迭代。比如学到企业合并,你发现合并时的或有对价也涉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那就用之前的体系去兼容它即可。
*后,反复从不同"路径"去推敲某个知识点,不断玩出"新花样",这样印象会越来越深,想忘掉都难。
距离CPA考试还剩100天了,还望诸位同学咬紧牙关,再接再厉。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本文系中博教育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Email:editor@zbgedu.com
相关阅读:
2022年CPA历年真题+解析+考试大纲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ICP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Christopher

CICPA会员,ACCA会员,热衷看年报来研究审计的“专业书籍分享精英”。5年以上八大事务所经历,从事财务培训五年以上,授课内容与实务的结合度高,讲解逻辑清晰,喜欢用上市公司报表分析举例。每堂课都干活满满,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实践能力,课堂氛围好,学生掌握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