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必看|什么是公允价值?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05-20 10:19
阅读:7353次

在2014年以前国内会计准则中其实没有"公允价值"这个概念,那为什么要新增这个概念呢?今天中博教育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公允价值"。
假设小李10年前在上海开了一家包子铺(上市公司),同时还在上海买了一栋大楼,后来由于经营不善,年年亏损,但是每年大楼的房价蹭蹭蹭的往上涨,房价涨的钱远远超过自己经营包子铺亏的钱,但由于之前会计准则没有公允价值概念,针对大楼的会计处理应该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老老实实计提折旧或摊销。这个小例子说明了两个问题:
1. 会计信息的有时候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
2. 在中国买房子稳赚不赔。
而历史成本在会计史上已经应用了200多年,自身有着一个巨大的优势:真实性。但为了缓解上述例子中客观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带有功利主义的色彩,都是被老板天天抱怨逼出来的),解决某些交易或者事项上会计的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差异导致的潜在的核算不准确,2014年国内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
公允价值简单来说就是市场价格,但前提是该价格是活跃和被普遍接受的。比如说,某物品黑市上的价格为1万元,这个价格也是被黑市中的所有交易者所认同,但这个"1万"元并非公允价值,因为这个物品对应的"价格"并非活跃的,并非可以立刻以1万元的价格将该商品脱手(黑市交易具有随机性和周期性);
再举个例子,大家回想iphone6刚发售的时候,一个原价5000的手机被黄牛炒到了1万,虽然该交易是活跃的(中国土豪多),黄牛进一个手机很快就卖掉了,但是该价格并没有市场上所有的买家认可,因此该价格也不是公允的。总而言之,公允价值需要一个"完美"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某标的是"有价有市"的,只有这样公允价值才有着意义。
综合国内现状,公允价值在国内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有价证券为主的金融资产(例如股票和债券),金融市场的价格价格非常公开透明(大家可以想想股市,股票买卖操作非常快,而且价格是所有参与者*终竞价的产物);二是房产,将公允价值应用在房产市场更多出于政策因素,这里不多说了.....
公允价值也应用于股份支付和非同控,本文不过多赘述。
引入公允价值后,会计新增一个会计科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该科目主要是为了核算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那该差额影响企业当期损益吗?答案是影响。
举个例子,你花100万购买了股票,年末股票的价值是500万,如果你持有该股票的目的就是为了短期交易(极可能近期随时出售),加之该股票对应的市场价格是公允的。会计准则规定,即使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差额400万企业还没有真正赚到,也允许企业计入当期损益(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核算)。但如果你在年末直接把股票以500万卖了,实打实的赚到了400万,这400万应当使用"投资收益"核算
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虽然都是利润表的项目,均影响当期损益。但二者的风险是不同的,前者代表损益已经真实发生,不确定性很低很低。而后者代表损益未来极可能发生,不确定性稍微大一些。但二者都是会计准则认可的损益。
但是引入公允价值后,在实务操作中却会无法避免地遇见很多问题。
例如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使用公允模式计量,如果企业购买房产后以公允模式计量,中国的房价再怎么离谱,上升速度也算是"匀速",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允许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核算,计入利润表。但假设20年前某企业购买的房产一直以历史成本计量,突然有*会计准则允许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该房产,而此时的房价已经是该房产账面价值的上百倍(差额可能是上上千万,上亿),这部分差额若允许被计入当期损益,众多企业可能会利用"公允价值"来进行盈余管理,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这与使用公允价值的初衷恰恰相反;
再举个例子,甲公司持有某上市公司股票,如果甲公司的持有目的就是为了交易(意味着短期内极可能就出售),同时由于国内有公开的股票交易市场,该股票的市场价格满足公允价值的要求,因此会计准则允许股票价格的波动计入当期损益(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核算)。但是如果甲公司持有该股票的目的并非为了交易,意味着近期几乎不会出售股票,即使期末股票的市价满足公允价值的要求,该类"损益"的不确定显著高于交易性股票,如果将该类非交易股票的价格波动计入当期损益,则会造成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失真。
*后一个例子,甲公司如果购入某债券,未来甲公司可以收取利息和本金,同时甲企业持有该债券一方面准备通过收取利息来保证其*低的收益率,另一方面准备等市场利率下降,债券市场价值上升时将其出售来赚取差价(或者将该债券作为企业补充流动性资金的储备,一缺钱就把债券卖了)。
由于企业准备出售该金融资产,因此会计准则规定允许以公允价值计量该金融资产,国内也有专门的债券买卖市场,因此债券的市场价格也满足公允价值的要求,但是由于企业持有债券的目的并非纯粹的交易,而是一方面有着持有收取稳定现金流的小心思和也有准备出售的小心思,则意味对于该金融资产甲公司还拿不定主意什么时候出售的它(即介于短期持有和长期持有之间),则如果将该类投资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计入当期损益并没有多大的意义,甚至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与历史成本计量对比,使用公允价值的确给予企业更大的自由和灵活,但也给会计处理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非投转投","非交易性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在使用公允价值时就遇到一些问题)。有问题就要解决,于是会计准则引入了其他综合收益的概念。
在上述3个例子中,会计准则规定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而该类"收益"在净利润后列示,不允许影响当期损益,并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归根究底,该类收益都是由于真正实现该收益的不确定性太大或者其他原因(金额太大,防止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才被迫踢出"净利润"。
总而言之,其他综合收益就是为了协调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之间的矛盾,便产生了既使用公允价值,但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利润表,而是计入资产负债表的其他综合收益的会计处理方法。
考生提问(1)
现在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卖出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结转投资收益了。这里可以讲讲是为什么吗,那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一直存在(因为没有结转) *后反映在报表项目里的哪里呢?
中博解答
你认为的没有结转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其实已经结转到但当年的利润表中了,举个例子:
2018.5.20花100万买的股票,年末股票涨到120万,你采用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计量,则年末借交易性金融资产,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而在期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都会结转到本年利润,期末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余额为0,2019.1.18你以130万卖了该股票,确认了10万的投资收益。
你思考下,你100万买的股票,130万卖了,赚的30万有20万体现在2018年的利润表,10万体现在2019年的利润表。
考生提问(2)
请问老师,结转到本年利润这个过程是什么呢,期末好像也没有结转这一部分的分录?
中博解答
企业期末结转利润时,应将各损益类科目的金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平各损益类科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所以需要结转。可以参考2019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的官方教材第16章的*后一面。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zbgedu.com
相关阅读:
2022年CPA历年真题+解析+考试大纲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ICP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Great

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专家; 财政部,教育部全国财经教材高级会计实务编写作者; 财政部,注册会计师协会继续教育教材编写组作者; 河南省会计继续教育教材编写组作者; 曾担任16年上市公司财务顾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聘高级审计顾问。 从事大学生、研究生会计教学二十余年,方向班教学平均过级率超过80%,将幽默与严谨完美融合,是学生眼中“最严谨,最专业的注册会计师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