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会计角度看亚马逊退出中国的真像!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05-14 14:57
阅读:1586次

亚马逊中国将于2019年7月18日停止为亚马逊中国网站上的第三方卖家提供卖家服务。
亚马逊表示,“此次调整中受到影响的卖家如希望继续与亚马逊合作并拓展全球市场,可以联络亚马逊全球开店团队获得帮助。”这意味着亚马逊**,只保留其类海淘的全球商店服务,但无法从亚马逊平台上的国内第三方商家处购买商品。
亚马逊在中国的B2C业务彻底输掉。
尽管大家对这件事觉得理所当然,但依然有不少人表示震惊,毕竟,亚马逊一直是全球*大的电商巨头, 没有人相信,没有政治风险、体验不错的亚马逊会落到如此的境地。想当年,亚马逊收购卓越网,以改名的方式进入中国,在2018年的时候,市场份额在中国占到15.4%,成为中国电商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但亚马逊没有顺势成长,反而越走越窄,十年过去了,根据易观统计的《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交易份额》显示,它的市场占有额,已经滑落到0.6%,在庞大的电商蛋糕市场里,变得有点忽略不计了。
是什么,导致亚马逊节节退败的呢?
没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找到对抗阿里的方式
亚马逊收购的卓越网,几经改名后,在2011年定格为“亚马逊中国”,差不多从改名的开始,中国的互联网面临大洗牌,正式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在中国做电商,一定要找到一种对抗阿里巴巴的方式,否则,基本死无葬身之地。在过去的七八年里,京东靠自建物流、拥抱腾讯,勉强建起了自己的护城河;苏宁则选择下嫁阿里,保存了自己的命根子;后起的电商,如拼多多、云集,则依然是依靠腾讯作为屏风,拿下了存量市场。
那些没有找到大树遮阴,也没有自己搭建成护城河的电商平台,基本是困兽犹斗的状态,包括亚马逊中国在内,当当、国美、一号店、聚美优品、凡客等等,都几乎被逼到死亡线的边沿上。
亚马逊中国落魄到今天的样子,主要原因是在移动互联网没有抢到该有的用户份额,流量是电商平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根保不住,自然也就做不下去了,*终走向节节衰败。
亚马逊中国很“佛系”
缺乏市场战斗力
在亚马逊中国的朋友透露,亚马逊是一家比较“佛系”的公司,一方面跟其实外企大公司的子公司文化有关,另一方面跟其人才模式有很大关系。
我们经常说,百度的技术,腾讯的产品,阿里的运营。运营在互联网行业,是*没有技术含量,但又是*重要的工作,一般资历太*的人,很难胜任这份工作,阿里是草台班子出身,狼性文化盛行,大家相对比较“饥饿”,加上阿里固有的传统,打起仗来毫不手软,而且子弹非常充足。
亚马逊的人就不一样,个个都是高材生,履历很厉害,执行力很强,做管理和文职类还好,搞流量,搞市场,则太过佛系了,不够“low”,打起仗来很弱鸡,很明显的缺乏战斗力。
据亚马逊的员工透露,作为一家*的外企,亚马逊中国「基本按时下班」、「偶尔加班」、「**公积金」、「工作气氛好」…….这种充满舒适的氛围,怎么能干的过阿里、京东那些嗷嗷叫的狼?而且,人家还要提倡996呢?
总部对中国不了解
中国区高层没有话语权
本来,亚马逊相对谷歌、Facebook等美国互联网巨头,是有天生优势的,因为他们基本没有政治和国情因素的阻碍,所以进来很顺利,刚开展业务的时候也非常溜。这么大的一个品牌,如果战略准确,怎么说也能在庞大的中国市场,分得一杯不少的羹。
据了解,亚马逊在中国的运营团队只是执行者,缺乏决策权,即使他们对中国市场很了解,但也要听美国总部的,而美国那边对中国的认知,永远是滞后的,这样就导致,中国这边的团队很尴尬。
我们经常说,今天阿里策划了一个超级话题,明天京东在地铁上弄了一个爆炸性的事件营销,但很少听到有关于亚马逊的新闻。亚马逊的广告,很多都是走逼格,走高冷的路线,只有少数的圈内人对其有感觉,压根覆盖不到广大中国网民。
接地气,是电商的前提,作为对流量有疯狂需求的平台,压根不接地气,不细微感受到市场的变化并迅速做出行动,是很难持续增长的,尤其是在中国目前前是狼后是虎的格局下,不进则退。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zbgedu.com
热门标签:
CMA考试 CMA认证 CMA培训 管理会计 CMA报考条件
免费领取 2025年证书课程学习资料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证书课程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Caohuajiang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中博考研首席资深主讲老师;曾经参与编写《考研政治真题解析与解题技巧》、《考研政治考点精析》等考研辅导教材和习题;从事考研政治培训行业十年,教学人数累积5000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