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银行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呢?
2018年5月30日,香港金管局修订并正式发布了《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而8月31日则是香港金管局接受虚拟银行申请的*后时间。公开资料显示,截至8月底首批虚拟银行牌照申请正式关闸,收到了共29家机构递交申请。然而,首批牌照只会颁发8到10张。尽管官方公布的*终申请机构数量与此前预期有所减少,但是想要拔得头筹,竞争还是挺激烈的,要知道BATJ等金融或科技巨头均以独资或设立合资公司的形式出参与了进来。
所谓虚拟银行,泛指不设实体网点只依靠网络或手机提供服务的银行,普遍针对个人及中小企客户,德国、英国及日本等海外市场早年已有相关银行面世。
不管其此前有无内地银行牌照,香港的虚拟银行牌照都有很高的牌照价值和金融国际化价值。获得在港银行牌照将来有可能为境内外用户提供跨境金融服务,此外大型互联网企业有相当规模的海外业务和海外用户,依托于同样的产业生态,其在内地成功实践的互联网银行模式或可以在海外成功复制。对于内地很难拿到银行牌照的非银行类机构来说,虚拟银行*是完善金融布局链条的重要一步。
正因为香港虚拟银行牌照的特殊性,造成目前外资银行热情不高,香港本地银行有一定参与,大陆非银行金融机构热情高涨的现状。既然*批申请的时间已经过去,大家肯定比较好奇*批牌照到底花落谁家。虚拟银行能通过互联网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全部银行服务,这就要求经营者需要有很强的金融科技能力,包括大数据分析、eKYC、人工智能等。
金管局方面表示,在审批发牌申请时,金管局会优先处理能证明具备以下条件的申请人的个案:
一是申请人具备足够的财务、科技及其他相关资源经营虚拟银行;
二是申请人的业务计划是可信和可行的,能提供新客户体验,并有助促进普及金融和金融科技发展;
三是申请人已经建立或有能力建立合适的资讯科技平台支持其业务计划;
四是申请人获发牌后能较早开始营运。
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对监管政策的熟悉,但由于机构庞大,导致其在效率和响应速度上相对缓慢,况且银行与金融机构对大数据的掌握不够,导致其对客户缺乏深入了解,需要花时间积累了解客户。科技公司则在运营效率和成本上占据优势,同时由于科技公司缺乏银行运营的经验,初期需花费更多力气配合法规与监管。估计发放牌照的时间可能在今年四季度或明年一季度,届时我们不妨留意一下*终结果。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zbgedu.com
“CFA Institute® does not endorse,promote,or warrant the accuracy or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or services offered by ZBG Education.CFA®考试 and 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are registered trademarks owned by CFA Institute®.”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