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申论答题小贴士!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17-12-04 17:24
阅读:1439次
作答单一题要注意以下内容:
1、审题要按照审范围、主题和结构、要求的顺序审清题目,其中尤其需要注意审清主题。比如“转型期青年人存在的心理问题”这个主题,如果没有审清主题,可能会把心理以外的问题作为目标答案,导致答案不准确,同时超出作答字数的情况发生。
2、材料处理要注意利用技巧。材料处理包括摘抄,概括归纳,分析推导。摘抄要注意摘抄规范的关键词,而不是大段抄原文;遇到说的不清晰,不透彻,不规范的情况要用规范的词汇进行概括,比如“村里以前有34000~35000头猪,每天都有仔猪出生、肉猪出栏、病猪死去,具体多少就不清楚了。”属于不规范表达,可以概括出“数量不清”。
3、在答案组织上要注意是否分类。首先,要明确只有题干中出现“分类合理、层次清晰、分别、种种、归纳”时才分类,其他情况不强制分类。其次,分类并不是靠同学们天马行空的“乱分”,多数情况都是要按照材料自身的逻辑来分类。
综合题需要注意的内容:
综合题是与单一题相对应的,考查要素多个,常见的出题方式有三种,即概括主要内容题、词句解释题、观点现象分析题。但概括主要内容在近几年的国考中都没有出现,所以备考时可侧重后两类题型。
一、作答词句解释题要注意以下内容:
可通过感情色彩来快速定位关键词。由于申论材料通常并不是开篇就给出题干中需要解释的词或者句子的含义,而是读到后面才能之后该词汇或句子的具体含义,那么这之前的材料到底有没有要点,以及要点是什么可能并不清晰,所以往往可能会感觉逻辑混乱、要点不清。巧用感情色彩可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题干要求对“人口诅咒”进行解释,考生在审题的时候就应该能判断“人口诅咒”不是一件好事,那么它的解释应该也是负面的,所以当阅读材料的时候可先将负面的信息勾画出来;再如题干要求理解“通过水的意象,体味儒之柔”,水的意象以及儒之柔从字面上都比较正面,所以可以到材料中关注积极正面词汇。这样就能够定位关键词,待材料给出解释后再判断相关要素和对策。
当然这是答题的辅助技巧,万不可完全作为答题的根据,毕竟也有个别题目不能完全凭主观感受判断词性色彩。比如,2015年地市级的国考题,曾让我们谈对 “新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这句话的理解。从表面上看,新技术似乎既“创造”了一些东西,“毁灭”了一些东西,感情色彩既有好、也有坏,但其实材料中所给出的信息则全部都是新技术带来的意义(所谓“毁灭”也只是毁灭了落后的东西)。因此,我们要切记“材料为王”。
二、作答观点现象分析题要注意以下内容:
1、完整格式包括标题、称谓(主送机关)、落款三部分,但并不是所有公文都必须要完整的包含这三个部分。比如需要我们对某些观点或现象进行评论的公文题就不需要写称谓和落款。2014国考副省级的考试题,要求我们就“跟风现象”写一篇评论,那么我们只需写出标题“告别跟风,走向成熟”即可,称呼落款都不用写。
2、公文的内容往往由公文的写作目的决定。比如,题干要求写一份《国外城市水系建设考察报告》,其目的自然是介绍考察到的所有内容,因此只要跟“国外城市水系建设”这一主题相关的信息,就都应作为答案要点写出。再如,题干要求写一份《正确看待“网络新一代”》的短评,则其目的便是对“网络新一代”进行评价,因此其答题的内容就应该是我们对其评价的态度、相关的理由以及以后如何对待“网络新一代”的对策。因此,公文题的写作内容需要根据该公文的目的决定,需要我们灵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