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男孩跳桥身亡;对不起,我不是个有出息的孩子!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19-04-24 18:43
阅读:5169次

在上海卢浦大桥上,一个男孩突然从车里冲出来,穿过车流,毫不犹豫的从桥上跳了下去……剩下没有追上他的母亲捶地痛苦。听说冲动自杀的人,想自杀的时间周期,只有十三秒。是什么让男孩在这十三秒里毅然选择了死亡呢?
据报道,男孩跳桥当天,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事后又遭其母亲批评,于是冲下车从卢浦大桥跳下去了。
视频在网上疯狂流传,有的网友说孩子太脆弱了,谁小时候没被骂过几次;有的网友说妈妈太强势了,为何非要得理不饶人把孩子逼入绝境。
1
压死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家人的不理解。
然而这样让人心痛的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2018年11月,初三学生毕某疑因班主任强制其理光头在家中跳楼身亡。
2016年6月,达州18岁少年跳江自杀,并写长文“控诉”父母:考98分、吃饭打嗝、夹菜姿势不对等都会被骂;宁愿从未在这个世上出现过…...称“感觉不到父母的爱”。
2013年6月,深圳14岁的初中生小邵因妈妈不让玩网游,便留下遗书,拆下自家窗户的防盗网,跳楼身亡。
看似都是因为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矛盾日积月累,最后酿成大祸。但更多人感同身受,想到了自己的经历,压死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家人的不理解。
2
被“别人家孩子”压迫的孩子们。
一位微博网友@枫棂叶澜这样阐述了自己的经历。
我老妈就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对我说出来的俗话难听得让人咬牙切齿,年纪很小的我也因此有了不止一次轻生的念头,恨不得当场从窗户跳下。
到了初二中午我哥一家人准备返回,离开前我哥和伯娘对我进行相劝,期望我多与家人交流,随后老妈的一通电话过来,“你看那个×××上班回来了,好资格哟,衣装打扮好撑头……”我能想像她在门市人群来往的环境里大声向我“讨伐”的情景,她所在的那个地方每个人都认识我,这种情况叫什么来着,对,“公开处刑”。随后我听不下去了,直接关机。
我在这个微博里片面的将我老妈描写成了一个恶人,但她本心并不是,我依旧爱她,但她的确表现了对于我来说的“恶”,所以,我就只针对此进行述说。
回想自己的童年,一定也会听到这样的话:
“你看人家谁谁谁,同样在一间教室学习,为什么人家能考第一名你就不行”
“你看人家,家长不操心也能学习的这么好”
……
上一辈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他们的思想甚至还停留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阶段。对于孩子的教育,认为只要学习好其他什么事情都不用管了。学习成了评判孩子好坏的重要标准。老师就是给孩子贴标签的评判者。那些学习好的“别人家”的孩子就是要追逐的榜样。
虽然父母们都迫切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这种迫切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无形的压力。
3
得不到信任与尊重的孩子们
在一档节目《少年说》上,六年级的小女孩崔兢,也表达了自己对爸爸的看法。
她说在她心里爸爸是个特别严肃、古板的人,不是对自己要求多严格,而是他永远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在写作业的时候,一旦拿手机查单词,不管怎么解释,爸爸都会认为她是在玩手机。
崔兢还有一个比自己小六岁的妹妹,已经上一年级了,却总是无缘无故的招惹她。每次她想要教育妹妹的时候,妹妹就会跑去爸爸那里去告状,爸爸也什么都不不问清楚上来就教训她。
她不明白为什么爸爸只愿意相信自己所想的,为什么不能相信她一次呢?
很多家庭有一种非常奇怪的逻辑,当孩子在外面被欺负了,被老师骂了,被告状了,家长总是先数落自己的孩子。比如说:你是不是先惹事了?老师怎么不说别人就说你啊?
孩子的世界其实很简单,小时候爸爸妈妈是孩子的全世界。孩子对父母的爱和信任,是与生俱来的无条件的。孩子并不是天生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导致孩子不愿再与家长沟通的是家长自己,家长的责怪和不信任破坏了孩子对父母的最初信任。
其实为人父母最大的成功,不是孩子考高分,不是孩子能挣多少钱,而是孩子能够健康快乐,能够感受到自己不白来人间一趟。支撑起这一切的,从来不是物质的富足,而是爱的滋养。
2022年CFA®最新学习资料包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F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Karina

性格随和但不失原则,工作负责也不乏创新,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平日喜欢看看电影唱唱歌。未来,希望用自己的行动与努力和家人一起创造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