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区块链骗局大揭秘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04-19 10:29
阅读:2985次

在互联网金融被质疑,被诟病,被打压的时候,区块链概念适时出现,这一脱胎于比特币的神秘数据处理技术被描述的近乎完美……
人们把区块链技术过度神话,仿佛期待它拯救*。
但是这个*上,从来就不存在完美的东西。我们认为的可以拿来拯救所有的技术,比如去中心化、分布式账本,其实在十几年前就有了。它并没有那么神秘,甚至本身就存在缺陷,否则,为什么到现在还是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人们大谈区块链如何颠覆传统金融的时候,除了人头攒动的区块链论坛,就只剩下相关上市公司波动的股价了。在新的概念升腾、发酵、炙热的时候,警惕它在这片神奇土地成为下一个庞氏骗局。
重磅观点:
区块链、大数据、P2P、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的邪路。
1、扯淡的区块链征信
区块链技术对征信的重要性被高估了。
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打个比方:某公司有多家分公司,分公司做账后,将账本集中存放在总部,这是传统数据库,篡改相对容易;分公司每做一页账,就复印多份,撕碎了随机分发给其他分公司,需要时再拼接还原,这是去中心化数据库,想篡改都难以下手。
区块链技术*重要的成果是比特币。好多朋友在做,我也一直关注。比特币虽然有争议,但是原理上说得通。每个账户有多少币,将多少币给了其他账户,需要公开播报给全网络,分散存档。
目前,征信的瓶颈是:数据太少,质量太差,和信用相关度太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高明的模型和算法都难以准确判断用户信用。至于数据库是不是去中心化,根本不重要。
另外,征信相关数据非常敏感,无论是征信机构还是用户,都不希望公开。数据是征信机构命根子,家家都希望别人公开,自己保密。用户也不希望自己的数据公开,一言一行都播报给全网络,想想都可怕,那是《1984》:“Blockchain is watching you!”
到底有没有去中心化的征信系统呢?已经存在几千年了——熟人借贷网络。信用好不好,熟人知道。这个网络上的每个节点,不仅存着信用相关数据,还能独立决策。不仅硬盘去中心化,连 CPU 都去中心化了。
越是缺乏科学精神的地方,人们对技术的态度越分裂:有些人、有时候排斥、抗拒,视为洪水猛兽;有些人、有时候迷信、狂热,以为包治百病。
每项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区块链货币有其独特价值,区块链征信纯粹是扯淡。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走上邪路的不止区块链,还有大数据、P2P 等。
2、大数据征信还是大数据反欺诈
区块链征信的基础是大数据征信。即使数据全部打通,算法高度发达,也会遇到瓶颈, Fintech 绝非*。征信机构分析数据之后,给个人一个分数或者授信额度。比如,芝麻分 702 分,蚂蚁花呗额度 22000 元。其实,这不科学。
信用是相对的,跟身高不一样。身高是*的,姚明身高二米二六,只要测量方法正确,无论观察者高矮胖瘦、亲疏远近,他都是二米二六。信用则不然,人具有多面性:“爸爸赖皮,说好周末带我去公园玩的。”“我老公答应过的事情,都办到了。”“他说过会永远爱我,大骗子。”“他工作时非常守时,从未耽误。”“该交物业费了,都拖了两年了!”同样是借钱,可能还村长的,赖同学的,还京东白条,赖 P2P 债务。
现在的大数据征信机构,需要用户提供运营商、支付宝、淘宝、微信、京东、网银、信用卡、个人邮箱、企业邮箱账号及密码,身份证,手机通讯录,单位、家庭住址,几乎将个人隐私扒光了,*后要么拒掉,要么授信几千块钱。
这不是征信,而是反欺诈。以上这些数据虽然敏感,但是和个人信用相关性并不高。机构只能据此判断用户是不是一个有正常工作、生活的正常人,至于其信用好不好仍不清楚,为了控制坏账,只能授信几千块钱。要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正常人,不用这么麻烦,熟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大数据征信机构要的数据越来越多,用户感觉越来越麻烦、屈辱,这会导致逆淘汰:越要脸的用户越排斥大数据征信,留下来的用户质量越来越差,这导致坏账率上升、借款利率上升,机构索要更多数据,正常用户逃离……恶性循环。
你*多愿意借多少钱给某人?熟人*清楚,而且每个人答案都不一样。
大数据技术也有局限性,适用于对准确度要求不太高的领域。天气预报可以,明天中午 12 点下雨概率 80%,到时没有下雨,后果也不严重。商品推荐可以,根据消费记录,推荐三星手机,不感兴趣不点、不买就是。可是,坏账率高于 10%,一般借贷平台就会崩溃,大数据征信准确度够吗?
大数据适合用来排除可疑用户,但是很难给正常用户准确授信。
3、该死的 P2P 理财端
这不是诅咒,而是命运。
各大 P2P 平台开始裁撤线下理财网点,接下来裁撤的将是线上理财客户端,包括 PC 端、手机端,它们都是面向散户的,取而代之的是面向机构的 ABS 部门。美国的主要 P2P 平台 LendingClub 和 Prosper ,现在主要靠机构供给资金,这才是正道。
面向散户的理财端是特殊阶段的过渡形态,它的命运就是被“过河拆桥”。平台交易量不大、业务不稳定时,理财端只能面向散户,交易量大、业务稳定时,理财端就将面向机构。
P2P 平台名义上是信息中介,收取服务费,实际上是信用中介,赚取利差。在贷款端利率、坏账率给定的情况下,理财端成本越低,利差越大。理财端成本包括两部分,明的是理财利率,暗的是营销费用。
既然理财端面向散户,平台就得承担较高的理财利率、营销费用。一线平台理财利率也在 10% 左右,营销费用更是惊人:平均获客成本超过 1000 元,包括砸搜索引擎、影视、平媒广告,发软文,做公益、慈善,买会员资格、行业大奖……让平台看起来靠谱。散户要什么,平台给什么。好平台能给,坏平台一样能给。
P2P 平台交易量突破百亿时,就得考虑面向机构发行 ABS 了。ABS,即Asset Backed Security(资产支持证券)。平台如果能拿出基础数据,证明既往贷款的坏账率可以接受,机构自然愿意为新的贷款提供资金。分期乐、京东发行 ABS ,受到机构热捧,其利率才 5% 左右。宜人贷也将推出在线消费金融信贷 ABS 。
正在闹“资产荒”,机构渴望优质资产。P2P 平台如果交易量大,对自己的资产质量有信心,就应该面向机构发行 ABS ,把资金成本降下来。既然能够说服机构,降低成本,何必费劲砸钱忽悠散户?
*的 P2P 平台做大以后,将逐渐以 ABS 部门代替现有理财端。哪个部门能以更低成本获得资金,哪个保留重用,这是正常商业逻辑,除非老板不想赚钱,或者心里有鬼。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 zbgedu.com
“CFA Institute® does not endorse,promote,or warrant the accuracy or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or services offered by ZBG Education.CFA®考试 and 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are registered trademarks owned by CFA Institute®.”
推荐阅读:
2022年CFA®最新学习资料包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F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Brian Peng

8年教龄,英汉口译专业硕士毕业,英语专业八级,国家人社部二级口笔译证书 前啄木鸟教育深圳分公司钻石金牌导师,教学主管;数百场国际会议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经历,曾服务于各大政府机关,沃尔玛,美国中小学校长协会,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组委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组委会,海外高校,多国驻广州大使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