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要保护投资者利益
文章来源:中博教育
发布时间:2019-04-12 17:10
阅读:983次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提出要继续扩大金融业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在开放过程可能提高金融风险,不断完善与开放相适应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会上易纲表示金融创新是好事,使普惠金融得以推广,老百姓从中受益,并强调金融业务是牌照业务,特别是涉及到从社会公众融资时,应注意风险防范问题,保护中小存款人、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势在必行
扩大金融业开放是金融领域的一项重点工作。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开放不断加快,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仍有很大的提升潜力。针对当前金融开放水平仍有待提高的局面,要做以下几点考虑。
1、坚持金融服务业开放、金融市场开放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相互配合,协调推进。
2、*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落实“非禁即入”,中资机构和外资机构皆可依法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和业务。
3、完善金融业开放的制度规则,实现制度性、系统性开放。加快相关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不断完善会计、税收等配套制度。加强顶层设计,统一规则,同类金融业务规则尽可能“合并同类项”。
4、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优化行政审批,提高审批过程的透明度和审批效率。加强政策制定的沟通协调,提高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做到规则简约透明。
5、完善金融监管。中外资机构开展金融业务都必须持牌经营、接受监管。扩大市场准入的同时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使监管能力与开放程度相匹配。
完善与金融业开放相适应的风险防控体系
金融业开放本身并不是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但开放过程可能提高金融风险防范的复杂性,因此需要不断完善与开放相适应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1、充分发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统筹把握各领域出台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形成政策合力。
2、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3、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金融业综合统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结算机制,实时动态监管线上线下、国际国内的资金流向流量。
4、健全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机制。探索以存款保险为平台,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
随后,在回答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金融监管问题时,易纲表示:
金融创新是好事,金融创新的一些技术使得成本降低,普惠金融得以推广,老百姓从中受益。
金融业务是牌照业务,特别是涉及到从社会公众融资时,应注意风险防范问题,牌照业务必须要强调保护公众利益,保护中小存款人、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一点尤为重要。
金融创新使得各国监管当局的协调非常重要,因为存在很多金融创新,其资金流、业务和资产管理都是跨境的,这使得各国监管当局的协调变得更重要。我们在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有很多这方面的讨论,讨论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如何跨境进行有效的清算,并且公平地保护各国债权人的利益。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 zbgedu.com
推荐阅读:
免费领取 2025年生涯测评学习资料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生涯测评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