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之前不拼命考过CMA,就只有追悔莫及的份儿了!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03-28 11:39
阅读:3124次

随着3月份接近尾声,2019年的1/4就要过去了,4月考季的CMA备考已进入*后冲刺阶段。
年初IMA官宣2020年1月将进行CMA考纲改革,你说不着急;看到4月考季CMA的报考人数比上个考季高出30个百分点,你说再等等。那现在中博小编要非常严肃地告诉你,2019年你还有*后两次考试机会,再不抓紧真的来不及了!
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强调你2020年之前一定要通过CMA考试?中博有话说:
01再故步自封、局限于“账房先生”角色,真的离淘汰不远了
今年是过去十年*差的一年,也会是未来十年*好的一年。资本寒冬下,各个企业生存压力空前加大,裁员、缩招、业务重组,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在寻求降本增效的出路。
这种情况下,企业是愿意要一个只会记账核算的“账房先生”还是能够通过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价值的管理会计呢?
更别提财务信息化发展速度远超我们的想象。财务共享中心让大量基层会计下岗;一个财务机器人相当于15个会计,准确率和效率*人工;电子发票让纸质发票贴无可贴;区块链、大数据、财务云等等技术,都时刻提醒着财务人,再不转型,早晚会被淘汰!
02管理会计才是会计的未来,CMA成为财务转型的*佳选择
财务会计侧重事后账务处理,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编制财务报表,数据缺乏真实性,无法给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的依据,甚至会误导管理者;而管理会计服务于企业,灵活运用管理会计的工具和方法,参与到企业内部管理,通过预测预算、成本分析、绩效管理、风险管理、投融资决策等工作,为企业降本增效。
传统的财务会计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管理会计才是会计的未来。实际上*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布局财务人的转型方向了。2016年《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
而CMA作为全球管理会计的鼻祖证书,系统实用的知识体系,帮助财务人成为“精财务、会管理、懂业务、能决策”的价值创造者,自然成了财务转型的*佳选择。
03CMA改纲在即,难度大增,2019年还有两次旧纲考试机会
CMA将于2020年1月1日启用新考纲。从下图可以看到,新纲加入了“科技与分析”内容,占比15%,决策分析占比提高5%,足以看出未来财务发展方向。
新纲突出了对信息系统、技术支持财务转型、数据管控、数据分析(商业智能、数据挖掘、分析工具、数据可视化)等内容的重视;决策分析考察内容的增加,也表明了企业对于管理会计在战略决策层面的需求不断提高。
新纲启用后,所有考试的难度等级都将达到*高,考察内容增多,尤其新增内容没有真样题做参考,就更难上加难了。如果不把握机会在2019年年底前考过,就只能等着新纲考试时追悔莫及了。
04你与同龄人之间的差距,有时就在于一个选择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时不是努力程度决定的,而是选择!
同样考CMA,你还在犹豫观望时,你的同龄人已经在备考了;你在考试中煎熬时,你的同龄人已经升职加薪了。
比你*的人比你更努力。在这个时代,努力学习才能不被淘汰,更何况安于现状、原地踏步。所以,当你迷茫时,看看年初定下的flag,当你觉得学习辛苦时,想想三五年后自己的样子。学习,永远是给自己*好的投资!
早一步,就早一步受益,把备考的Deadline提前,才有从容的时间安排学习工作和家庭,才能对生活有更多的掌控感。
自2009年登陆中国就被列入“行业急需紧缺人才”,加上*政策的大力推动,报考量已连续8年飙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对CMA高度认可,如兵装集团、雀巢、联想、卡特彼勒、中农行、中央民族证券等*企业,不仅纷纷开展CMA内训,还将其作为晋升高管的衡量标准之一。
所以,作为财务人,既然都要考证,那就考个符合时代需要、企业需要、含金量高的CMA吧,既然要学CMA,就抓紧时间报考吧,因为,留给你的机会,真的不多了!
本文来自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编辑联系,我们将在*时间删除。Email:editor@zbgedu.com
相关阅读:
2022年CMA最新资料包领取
请大家认真填写以下信息,获取2025年CMA学习资料包,会以网盘链接的形式给到大家,点击免费领取后请尽快保存。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错误
*验证码错误

Daisy

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会计学专业,会计师,CMA,曾任外资企业财务总监,多年跨行业财务管理、审计、内部管理等工作经验,尤其擅长全面预算管理、成本分析及控制、税收筹划、公司财务分析。长期从事《公司理财》、《财务报表分析》、《会计实务》等财务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参编了《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实务(三)建筑施工装修房地产分册》,此书已于2012年10月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并在《财会通讯》(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我国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单项财务绩效比较分析 》。
